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的纹身-精忠报国-果然还是被岳飞坑了-同样是-到明朝就行不通了 (纹身纹精忠报国)

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对于后世人的教育和励志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呢,很多的后来人也以此为典范而效仿,也在自己的身上刺下类似的刺青,不过据说到了明朝,这种做法就行不通了,当时...

admin
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这故事传了几百年,激励了挺多人。所以后来就有人学他,也在自己身上刺类似的字。但到了明朝,这招好像不好使了。 有几个刺了“精忠报国”的例子,不光触了霉头,还被大家笑话。其中一个还是精英圈子里的人——大儒王阳明的弟子,黄绾。 黄绾当时是南京礼部右侍郎,结果被御史张寅弹劾,说他贪了十件事。黄绾肯定不能认啊,赶紧上书说张寅公报私仇,还说自己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忠心天地可鉴。结果呢,他这招反而被张寅抓住把柄,又上了一道折子,给他扣了个更大的帽子——“欺君罔上”。 其实黄绾在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之争”里,是跟皇帝站一边的,跟老乡张璁一伙儿的。因为这层关系,之前他虽然也被弹劾过,但都没事。可这次他搬出“精忠报国”,皇帝居然让人去查了。最后双方都没事,但黄绾因为这事儿,倒成了大家嘴里的笑柄。
的纹身-精忠报国-果然还是被岳飞坑了-同样是-到明朝就行不通了 (纹身纹精忠报国)(图1)
最早把这事儿记下来的是王世贞的《弇州史料》,后来焦竑、茅元仪、沈德符、冯梦龙,连俞樾的书里都提过,这笑谈就这么传下来了。 还有个例子,是个当兵的,底层的。正德五年,有个叫刁宣的军营小兵,自己上疏说背上有“精忠报国”四个字。结果呢?触犯军纪,打了三十大板,发配海南充军。 这就奇怪了,岳飞刺这四个字是佳话,别人刺怎么就成了反面教材呢? 只能猜猜了。黄绾这事儿,他犯了两条忌讳:一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毁伤;二是他放弃了读书人该有的清高,跟皇权搅得太深。第二条更严重。再说了,岳飞当年是被冤死的,宋高宗赵构脱不了干系。他喊冤时露出这四个字,现在有人刺这字表忠心,不就等于说皇帝像宋高宗那样昏庸吗?皇帝为了自证英明,肯定得跟他划清界限。 至于那个小兵,明显是自不量力了。“国”可不是他一个小兵能“报”的,他该做的就是听话,别想着为国家操心。你想啊,小兵刺字表忠心,用他吧,能力不够;不用吧,又显得你不识忠奸。左右为难。所以干脆不废话,打一顿,发海南完事儿。
的纹身-精忠报国-果然还是被岳飞坑了-同样是-到明朝就行不通了 (纹身纹精忠报国)(图1)
最早把这事儿记下来的是王世贞的《弇州史料》,后来焦竑、茅元仪、沈德符、冯梦龙,连俞樾的书里都提过,这笑谈就这么传下来了。 还有个例子,是个当兵的,底层的。正德五年,有个叫刁宣的军营小兵,自己上疏说背上有“精忠报国”四个字。结果呢?触犯军纪,打了三十大板,发配海南充军。 这就奇怪了,岳飞刺这四个字是佳话,别人刺怎么就成了反面教材呢? 只能猜猜了。黄绾这事儿,他犯了两条忌讳:一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毁伤;二是他放弃了读书人该有的清高,跟皇权搅得太深。第二条更严重。再说了,岳飞当年是被冤死的,宋高宗赵构脱不了干系。他喊冤时露出这四个字,现在有人刺这字表忠心,不就等于说皇帝像宋高宗那样昏庸吗?皇帝为了自证英明,肯定得跟他划清界限。 至于那个小兵,明显是自不量力了。“国”可不是他一个小兵能“报”的,他该做的就是听话,别想着为国家操心。你想啊,小兵刺字表忠心,用他吧,能力不够;不用吧,又显得你不识忠奸。左右为难。所以干脆不废话,打一顿,发海南完事儿。
的纹身-精忠报国-果然还是被岳飞坑了-同样是-到明朝就行不通了 (纹身纹精忠报国)(图1)


上一篇: 崖山海战-南宋10万军民为啥宁可跳海-也不与元兵做最后一搏 (崖山海战南宋为什么会输) 下一篇:诸葛亮最看中的东西-帮忙建立国家-岳飞却对此不屑一顾 (诸葛亮最看中的一句话)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