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南宋10万军民为啥宁可跳海-也不与元兵做最后一搏 (崖山海战南宋为什么会输)
崖山海战,永远是中国人抹不去的痛,面对元兵的追杀,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跳海自尽,10万军民紧随其后纷纷跳海,那么,南宋10万军民为啥宁可跳海自尽,也不与元兵拼死一搏呢?,崖山,崖山的位置在今天的...
崖山海战,永远是中国人抹不去的痛。面对元兵的追杀,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跳海自尽,10万军民紧随其后纷纷跳海。那么,南宋10万军民为啥宁可跳海自尽,也不与元兵拼死一搏呢?

(崖山)
崖山这地方,就在现在广东新会城南边五十多公里。1279年,南宋跟元朝在这儿打了一场超级大的海战。
当时元兵领头的叫张弘范。他爹张柔也是个汉人,不过属于金国。蒙古军南下的时候,张柔在家乡拉了几千乡亲结寨自保,后来跟蒙古军打仗被抓了,就投降了蒙古。后来张弘范也跟着蒙古兵团混了。
张弘范虽然是汉人,但打起南宋来可一点不含糊,追着小朝廷跑。之前南宋从临安逃到福州,又逃到广东,陆地没地儿待了,只能躲到崖山海上。张弘范带着人就追上来了。
(张世杰)
崖山海战那会儿,皇帝是才8岁的赵昺(bǐng),辅佐的大臣是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还有文天祥。不过文天祥早被俘了,所以打仗的事归张世杰,朝廷日常归陆秀夫。
崖山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地形挺险的。张世杰把一千多艘战船排成一长条,用绳子连起来,船四周还搭了城楼,准备跟元兵死磕。
元军一开始用小船装满浇了油的茅草,点着了火,借着风往宋军船上撞。张世杰早防着这一手,船上都涂了厚厚的泥,还绑了长木头,专门挡火船。
火攻没成,元军就把海口封了,断了宋军跟陆地的联系。宋兵在海上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海水,又咸又苦,喝多了吐得不行。元军猛攻,宋军死扛,两边就这么僵着。
(崖山海战遗址)
这时候元军副帅李恒也带人从广州过来了,张弘范人多了,重新组织进攻。他把元军分成四路,围攻宋军。潮落的时候从北面冲,潮涨的时候从南面上。
宋军两面挨打,正拼命呢,突然听见张弘范的船上响起了音乐。宋兵听了还以为元军在开宴会,稍微松了点劲。哪知道这乐声就是总攻的信号!乐声一起,张弘范的船就冲过来,箭像下雨一样射向宋船。元兵借着乱箭夺了宋军七艘船,各路一起猛攻,从中午打到晚上,海潮翻滚,杀声震天。
张世杰发现好多船都被攻破了,赶紧派人去接皇帝和陆秀夫。陆秀夫怕是元军假扮,怕小皇帝被抓,就没让使者靠近。
后来宋军船被烧得越来越多,陆秀夫知道跑不掉了,先把妻儿赶下海,然后自己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穿着朝服走到船头,磕了两个头说:“国事到这份上,陛下得为国死。德祐皇帝(宋恭帝)已经受够屈辱了,陛下不能再受辱!”说完就背着小皇帝跳进了大海。
看到皇帝和陆秀夫都跳海了,十多万南宋军民也跟着跳。战后海面上漂着十多万具尸体。后来张世杰听说小皇帝死了,也跳海了。再过几年,文天祥也被元兵杀了。
南宋10万军民跳海,一直是中国最悲壮的一幕。但为啥宁愿跳海也不跟元兵拼呢?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两宋三百多年,朝廷跟文官们共天下,基本没杀过文官。社会开放自由久了,汉人的气节就特别足,这才有了十万军民集体跳海的悲壮。
2、南宋跟元朝打了五十多年,还曾在四川合川干掉过元朝皇帝蒙哥。蒙古权贵一直想斩草除根,还屠过城,大家明白投降也是死路一条。
3、当时南宋有20万人,但大多是老百姓,能打的兵经过几场仗,死伤一半,就剩10万了。而且元军猛攻,毁了不少船。张世杰冲出包围后一数,原来一千多艘船就剩十几艘了。海战不是巷战,船都坏了,想拼都没机会。
4、南宋这20万人大多是陆军,没打过海战。张世杰把船连在一起,想学曹操把海变陆地,结果没后勤,喝海水,船还颠,很多人病了,战斗力弱得不行。
5、陆秀夫背着皇帝先跳了,皇帝带头跳,影响太大了。消息传开后,大家觉得皇帝都死了,前途没了,不如做忠臣,就跟着跳了。
6、这些人大多是从杭州逃到崖山的,一路上被元军追着打,身心都累坏了,跳海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宋末三杰)
陆秀夫跟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三人的壮举让人佩服,但军事才能一直有人质疑。有人觉得他们应该逃到海南岛,甚至台湾,继续跟元军打。
周总理以前去崖山视察时说过:“我看陆秀夫不应该跳海,他应该带兵到海南岛去,带兵到台湾去,在那里搞根据地,还可以再打嘛。”
不过历史没假设,崖山海战里,汉族人在绝境里表现出的气节和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确实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