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中华古国西夏是如何建立的-西夏与党项人的历史事迹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

admin

党项族啊,算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里的一支,属于西羌族的一脉,所以也叫“党项羌”。据说羌族最早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就是现在青海省东南部黄河那一带。

到了汉朝,羌族大批往河陇和关中这边迁。那时候的党项族还过着不知道种地、靠草木枯荣记岁的原始游牧日子。他们按部落分,用姓氏当部落名,慢慢搞出了有名的党项八部,其中拓跋氏最牛。唐朝时,又迁了两次,党项人就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还是分散的部落为主。唐朝政府多在他们那儿设羁縻州管着,有功的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什么的。唐末黄巢起义,唐王传檄全国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赐他“定难军节度使”,后来封夏国公,还赐姓李。这下拓跋氏集团有了地盘,辖着夏、银、绥、宥、静五州,手里有兵,成了正经的藩镇。

中华古国西夏是如何建立的-西夏与党项人的历史事迹(图1)

宋朝时,李继迁开始独立抗宋。李元昊当上夏国王后,下令秃发,还拼命吸收汉文化,创制了党项字,推动了党项族文明的发展。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这是党项族建政权之始,也是他们历史的顶峰。那时候党项族的文化、经济都发展得挺好,和汉族、其他民族交流着,后来被成吉思汗灭了,党项族也就慢慢消失了。

还有一说,拓跋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鲜卑后代。

族名来历

最早汉文文献里,党项人被叫“党项羌”。“Tangghut”(党项)这个名字,最早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的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铭里出现的,估计最初是从某种阿尔泰语系的形式来的,后来可能通过中亚的媒介——可能是于阗语或粟特语,从吐蕃的自称衍生出来的。

后来,党项(汉文里又作“唐古特”或“唐兀”)就成了北亚和中亚地区对某些住在安都——青海湖、甚至甘肃那片部落的通称。这名字一直用到19世纪。

后来的汉文、突厥文、阿拉伯文文献里,还有19、20世纪去汉藏交界地区的西方探险家传记里,都广泛用着这个称呼。

中华古国西夏是如何建立的-西夏与党项人的历史事迹(图1)

历史

民族起源

最早汉文文献记载党项是汉朝西羌的后裔。远古时候,羌人就占着青海湖周围的草原,还有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这片地区边缘,就是吐蕃东北部、习惯叫安多的地方,早期党项和吐蕃的先民估计都混居在那儿。对党项语的研究证实,从分类说,说党项语的人能归为藏缅民族的古代成员;从文化说,党项人有其他羌族族群的特点。

古代羌族是个大家族,分支多,有按地域分的,比如白兰羌、宕昌羌;也有按族群分的,比如党项羌、吐谷浑羌。

南北朝末期

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党项人开始活动在现在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的山谷地带。那时候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也就是说早期党项人不种地,衣、食、住都靠畜牧,没文字历法,靠草木枯荣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党项人尚武又勇猛。同氏族的人必须互相帮忙,外族人伤害了他们,必须复仇,没报仇前,蓬头垢面赤足,不吃肉,直到杀了仇人才能恢复常态。另外,党项人特别崇尚白色,所以自称“大白上国”。

中华古国西夏是如何建立的-西夏与党项人的历史事迹(图1)

隋唐时期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有千多家党项羌人归附隋朝。第二年,党项族领导人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封拓跋宁丛为大将军。

开皇十六年(596年)党项首领进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兵败后纷纷投降,还派子弟入朝谢罪,给隋朝进贡。

唐初武德年间(618—626年)党项人相继归属唐朝。党项羌里有名的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个部落,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其中拓跋部落最强大。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踌招降党项,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部归唐,唐朝在那儿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封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也跟着响应,又设崌、奉、岩、远四州,各部酋长分别当各州刺史。

贞观九年(635年),唐下诏派使者在河曲地设16州,归附的党项人有34万口。当时曾和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亲的党项拓跋部酋长拓跋赤辞,在和唐作战兵败、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也归附了唐朝。唐朝在那儿分设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当刺史,拓跋赤辞当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受松州都督府节制,封平西公。

唐初崛兴于西藏高原的吐蕃国,越来越往外扩张,北上灭了吐谷浑,还威逼党项羌。散居在现在甘肃南部和青海的党项部落南迁,唐朝把静边州都督府迁到庆州(今甘肃庆阳县),辖下的25个党项州也跟着迁。党项族原住地被吐蕃占了,留下的党项居民被吐蕃贵族役使,吐蕃称他们为“弭药”。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吐蕃人取代了早先吐谷浑在青海湖地区的地位,好多党项人逃离故土。

唐广德二年(764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自恃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对唐朝给的待遇不满,起兵反叛,还煽动党项、吐谷浑等族叛乱。朔方(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节度使郭子仪为了防止党项等族受他煽动,建议唐朝把住在静边等六府的党项迁到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以东一带;把住在宁朔州(今陕西榆林县境)的吐谷浑迁到夏州以西。唐代宗采纳了郭子仪的建议,召党项族大首领、左羽林大将军拓跋朝光、拓跋乞梅等五人入朝,亲自接见,还厚赏,让他们回部落安抚部众。从此拓跋乞梅居庆州,号东山部;拓跋朝光居银、夏,号平夏部。

唐德宗即位后,担心党项族更强大危害唐朝,下令禁止商人用牛、马、军器等物资和党项族交易。贞元十五年(799年),永安城镇将阿史那思昧向党项族要驼、马等物,还经常骚扰银、夏一带的党项族,党项受不了,举部渡黄河躲避。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唐朝又设宥州(今陕西靖边县西),保护党项,党项才迁回来。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命太子中允李寮为宣抚党项使。后来党项部落又繁盛起来,远近商人带着货物去和党项人交换羊、马等牲畜。

唐文宗太和、开成(827—840年)年间,当地藩镇的一些统治者放任豪强、商人抢夺党项族居民的羊、马财产,党项居民特别不满,纷纷起义。其中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一带规模最大,断了交通,给唐朝统治者有力打击。唐武宗为了平息党项部民的反抗,多次下令安抚,还派侍御史崔君会、李鄂和郑贺分别为灵、延(今陕西延安市)、麟(今陕西神木县北)等地的安抚使。党项族的起义慢慢平息了。

唐末宋初以来,拓拔部和叫平夏部的夏州部落首领,接受唐、宋封的官职,住进州衙,通过贡赐接受了汉族的物质和文化。他们用这种特殊地位,对外作战时召集各部落暂时联合。宋朝皇室也通过他们控制党项各部对外掳掠。

宋朝时期

宋朝刚建立时,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就附宋,还派兵帮着打北汉。宋朝也对夏州李氏政权实行羁縻统治。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传到李继捧,党项贵族内部为争权打起来了。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率族人投靠宋朝,献出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宋朝封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留他在京城,党项族内部就急剧分裂了。继捧的弟弟李继迁采纳部下张浦的建议,带着贵族逃到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宋朝怕党项人“居城自雄”,下诏毁了“统万城”,把20万党项人迁到绥、银等州,也就是现在的横山、米脂、绥德一带。从此党项族就住在银、夏、绥、宥、静五州(一说四州,没静州)。拥有近600年历史的“统万城”,渐渐沉寂在毛乌素沙漠里了。

中华古国西夏是如何建立的-西夏与党项人的历史事迹(图1)

西夏建国

宋朝初年赵匡胤削藩镇兵权,拓跋李氏不满意。他们一开始服从宋朝,但矛盾越来越深。李德明时,依附宋朝,转头对回鹘、吐蕃部落大举攻掠,大大加强了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力量,扩展了统治领域。党项割据政权经过李继迁之子李德明一代的休养生息,已经具备了立国基础。

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准备脱离宋朝。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用西夏自己的年号。之后几年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仿汉字创制西夏文,汇编字书十二卷,定为“国书”。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

西夏建国后,党项族势力不断发展,疆域方圆二万余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现在内蒙古阿拉善戈壁、鄂尔多斯草原及西部的巴盟、包头一带,都属西夏。著名西夏遗址有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百眼窑石窟寺、阿盟额济纳旗西夏黑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城塔古城及巴盟临河高油房古城等。

李元昊死后,他不满2岁的儿子李谅祚当皇帝,由他母亲没藏氏专政。辽攻打西夏,夏大败,向辽称臣。李谅祚的儿子李秉常即位后被母亲梁太后幽禁。西夏拱化元年(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归夏。梁氏又发动对宋的战争,失败后被迫让权给李秉常。李秉常死后他三岁的儿子李乾顺即位,梁氏又揽大权,重新发动对宋和辽的战争。李乾顺亲政后采取依附辽、对宋修和的策略,战争逐年减少,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西夏雍宁二年(1115年)金朝立国,开始攻打辽。

西夏元德五年(1123年)辽天祚皇帝兵败逃到西夏。同时金使到西夏劝李乾顺把辽帝抓住送给金,保证西夏不被金打。李乾顺看到辽快灭了,答应了金的条件。从此西夏归服金。金打北宋时西夏跟着,获得了几千里的土地。

李乾顺死后他儿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内发生大饥荒和地震,民不聊生,爆发了大规模人民起义。李仁孝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了社会稳定。

从桓宗到神宗

李仁孝死后,他儿子李纯佑即位,政治腐败,国势越来越衰落。西夏应天元年(1206年),他的堂兄李安全篡位,杀了李纯佑。李安全改变了朝贡金朝的政策,开始朝贡不断强大的蒙古族。他发动了和金长达十多年的战争,让两个国家都被削弱,而且他统治时,西夏百姓特别穷,军队很弱,政治腐败透顶,李安全自己却沉溺酒色,整天不管政事,到处怨声载道。再说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也没换来蒙古的友好。早在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大蒙古国就开始打西夏,到西夏应天四年(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夏抵挡不住。

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西夏内部发生宫廷政变,李遵顼篡位,李遵顼还保持着襄宗(李安全)的作风,西夏政治更腐败了。

西夏光定六年(1216年)西夏不肯派兵帮成吉思汗西征,惹怒了蒙古汗国,次年大蒙古国第四次进攻西夏。

西夏光定十三年(1223年),李遵顼说自己不想当亡国之君,让位给太子李德旺。

中华古国西夏是如何建立的-西夏与党项人的历史事迹(图1)

西夏的灭亡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腐败下,终于病入膏肓,夏献宗李德旺是治国之才,还是挽回不了西夏政权覆灭的命运。李德旺打算趁大蒙古国成吉思汗西征时抗击蒙古,不料机密泄露,西夏乾定二年(1224年)蒙古攻克兴庆(银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质,才免了灭国。

西夏乾定三年(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后又开始打西夏。

西夏乾定四年(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侄子李睍被推为皇帝。

西夏保义二年(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当时已死,但没发丧,怕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窝阔台大汗按成吉思汗遗嘱杀了他,西夏皇族乃至党项全族也被灭族,西夏灭亡。

西夏亡国后,夏国的拓拔贵族带着部分民众迁徙到现在西藏甘孜一带的藏区木雅,重新建立了西吴王国。有专家考证这个历史上的西吴王国就是西夏王国的延续。至今,西藏甘孜地区还流传着西吴王的传说。


上一篇: 为什么宋申锡会遭贬-历史纪事 (为什么宋申锡不能当官) 下一篇:北宋为什么始终无法彻底铲除西夏-揭秘 (北宋为什么be)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