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皋-唐朝时期官员-以忠孝闻名于世 (权皋怎么读)
权皋,724年~766年,,字士繇,天水略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唐朝官员,宰相权德舆父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擢进士第,为临清县尉,安禄山表为蓟尉,署幕府,去职...
权皋(724年~766年),字士繇,天水略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唐朝官员,后来他儿子权德舆当上了宰相,也算名门之后吧。
他年轻时考中了进士,做了临清县尉。安禄山看中他,上表推荐他当蓟县县尉,还让他进了自己的幕府做大将。不过权皋估摸着安禄山肯定要反,这人又多疑又残暴,劝也劝不动,就想赶紧跑。可他又怕自己跑了连累爹娘,犯愁了好一阵子。
生平
权皋是秦州略阳人,后来搬到润州丹徒住。往前数,是前秦安丘公权翼的十二世孙。他爹权倕跟席豫、苏源明因为文章和才艺成了好友,官至羽林军参军。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派他押着俘虏去京城。回来的路上,他顺道去看福昌县尉仲谟——仲谟的媳妇就是权皋的亲妹妹。权皋就偷偷装病,让仲谟来探望。仲谟来了,权皋干脆不说话,就直勾勾盯着他,然后闭上了眼,装死了。仲谟信以为真,哭得不行,自己花钱给他办了后事,还入殓了。结果权皋趁这功夫跑了,谁都没发现。官吏拿着皇帝的布告交给权皋妈,权皋妈以为儿子真没了,哭得撕心裂肺,路人都跟着难过。安禄山听说这事儿,也没起疑,就把权皋妈放回来了。权皋呢,偷偷在淇门等着妈,俩人一块儿往南跑,躲到临淮,在驿站当了个小厮,偷偷盯着北边的动静。等过了长江,安禄山真反了,权皋的好名声就传开了,各地都抢着要他当手下。高适还向皇帝举荐他,让他做了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
后来永王李璘起兵作乱,逼着士大夫跟着他,权皋赶紧改了名字才躲过去。唐玄宗在蜀地听说了这事儿,就封他做监察御史。可巧这时候权皋妈又没了,他自己还得了风痹病,住在洪州。当时南北不通,任命书搁了一年多都没到。有个太监路过洪州,到处要这要那,没个完。南昌县令王遘想收拾这太监,就找权皋商量。权皋半天没吭声,后来哭着说:“现在这世道,咱们凭什么抓皇帝的人,还马上治罪啊?”说完捂着脸就走了。王遘一听,立马明白了,还特别感谢权皋。浙西节度使颜真卿也举荐他,让他当行军司马,又想让他做起居舍人,权皋死活不干。他还说过:“这世道这么乱,我想保住自己的干净,把心里的念头都守住了,怎么能为了虚名去接那些官呢?”后来李季卿当江淮黜陟使,夸他品行好,想让他当著作郎,他还是不去。
中原乱了之后,好多人才都跑过江南来,李华、柳识、韩洄、王定他们都挺佩服权皋的为人,跟他关系不错。韩洄和王定还常说,权皋这人能当宰相、当太傅;李华也觉得,能分清天下谁好谁坏的,就数权皋一个了。权皋死的时候四十六岁,韩洄他们都穿着丧服一路走一路哭着送他。后来皇帝追赠他秘书少监,元和年间又给了个“贞孝”的谥号。他儿子权德舆,后来当上了宰相,另外还有传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