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洗发水沐浴露-青楼女子只用清水洗澡吗 (古代没有洗发水用什么洗头)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代女子,一个个都水灵灵的,看起来白白嫩嫩,光彩照人,尤其是一些清朝和明朝年代为背景的历史剧,给人感觉在那个年代生活的女人都很精致,不过仔细想想,古代没有洗发水没有沐浴露,洗澡也不是...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代女子,一个个都水灵灵的,白白嫩嫩,看着就让人觉着精致。
尤其是看那些明清背景的历史剧,总让人感觉那时候的女人过得都挺讲究的,精致得很。
不过仔细琢磨琢磨,古代哪有现在的洗发水沐浴露啊,洗澡都不方便,更别说女用的剃毛刀这些私人物品了。
尤其是青楼里的姑娘,一天下来要是不洗澡,那味儿估计能把人熏一跟头,后来的客人也只能自求多福咯。

其实啊,古人比我们想的可讲究多了,卫生条件也没那么差。
早在先秦那会儿,就有“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说法。到了汉代,还多了个“休沐”,就是官员上五天班,能专门放一天假洗澡。
去别人家做客,也得享受“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待遇,不然就是看不起主人,显得多不尊重啊。

那他们洗澡都用啥清洁用品呢?
男生可能随便冲冲就行,女生光用水可不行啊,头发上的油脂、汗水,还有特殊时期的污物,光靠水肯定洗不干净,那爱干净的女生都是咋办的?
泥土
最最开始的时候,居然是用泥土!没错,你没听错。后来人们发现,抹点泥土在身上再冲掉,比原来还干净,所以泥土就成了最早的“清洁剂”。手沾了油污?抓把泥土搓搓,再用水冲,油污立马没了。
那时候人们身上的味道,一定很酸爽。

红潭水
泥土毕竟不能往脸上抹,也不能洗那些娇嫩的皮肤。到了汉代,有人从颜色发暗的红潭水里熬出结晶体,能洗衣服、头发上的脏东西,这就是最早的“碱”。

皂角
皂角就是皂荚树的果子。那树是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花,结的荚果长长的,里面有种皂质的东西,能去污。用的时候得把荚果砸碎,磨成粉或者泡水,直接用粉或者抹皂角水。唐朝以后皂角用得就多了,这个习惯一直用到现在。

用皂角水洗的头发,又干净又亮,还带点香味,年轻姑娘们可喜欢了。

胰子、皂豆
这个呢,不光能清洁,还能防冻防裂,古代那些爱干净的姑娘们,尤其是职业女性,可喜欢用了。
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里冬天会给官员发这些。杜甫《腊日》里写的“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个。

其实吧,古代女子的个人卫生基本还是有保障的,但味道好不好闻就难说了,毕竟那时候没香水,都是天然的味道。当然,涂胭脂抹粉的另当别论。
所以那个时候敢接吻、敢那个啥的,都是真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