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的是重文轻武吗-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宋朝真的是重臣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朝军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宋朝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虽然我们称其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自始至终,宋朝都没有完成统一,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
很多人对宋朝军队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弱”,但其实没那么简单。宋朝确实挺特殊,虽然叫大一统,但燕云十六州一直没拿回来,周围还围着辽、金、西夏这些强敌,那为啥后世总说它“重文轻武”呢?

说起宋朝,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弱”,不像秦汉那么霸气,也不像隋唐那么豪气。但真细看宋朝史,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绝对。
宋朝名将迭出

狄青

宋朝319年历史,跟辽、金、蒙古、西夏打了个遍。这种混战时代,英雄人物跟天上星星似的。赵匡胤、潘美(灭南汉)、曹彬(平南唐后蜀)、李继隆(打过辽国耶律休哥)、狄青、种师道(一家子从军)、杨家将、岳飞、韩世忠、刘錡……南宋后期还有孟拱、王坚这些能打的。名将是真不少。
宋朝养着百万军队

宋朝军队
宋朝不但不“轻”武,反而挺重武。整个宋朝办了118次文科科举,武举也有72次,岳飞就是武举出来的。从这数据看,统治者对文武都挺重视。而且宋朝常年养着百万大军,跟现在规模差不多。禁军普通士兵一年军饷五十缗,跟九品文官差不多,折合现在年薪10万。一年军费四千八百万缗,占了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五。有意思的是,两宋对外战争胜率其实一直保持在70%以上。
宋朝尚武之风非常浓厚

因为打仗多,民间百姓都想靠战功升迁,尚武风气挺盛。你看《水浒传》里那些好汉,《清明河图》里市井练武的,都能说明问题。城里武馆随处可见,农村更热闹,老少爷们在地头舞刀弄枪的比比皆是。宋朝还搞乡兵制,按户籍抽农民组成民兵,最猛的时候陕西、河北、山西三地就有42万乡兵。辛弃疾起兵抗金,不就是靠这股劲儿嘛。

那为啥还说它“重文轻武”呢?大概几个原因。一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但这说白了就是权力斗争。二是确实打了不少败仗,靖康之乱、岳飞被召回,签了不少屈辱条约。三是最后被外族灭了。

但军事为啥还是让人觉得不强?主要还是两点。
第一,宋朝太有钱了,能用钱解决的事,真不想死人。经济学家说北宋人均GDP450美元,人口从3000多万涨到1亿多,富得跟啥似的,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牛,当时全世界都少有。有钱嘛,当权者觉得外族要钱就给,要地?反正他们也不要。但老这么赔钱,也养大了外族的胃口,这政治上确实不成熟。

第二,对武官一直不放心。赵匡胤黄袍加身上来的,所以对武官防备心重,杯酒释兵权,后来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岳飞,都是怕武将权力太大。

所以啊,宋朝“重文轻武”的说法得琢磨琢磨。它轻的不是武,不是军事,而是对武官的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