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侮辱北元皇妃真的朱元璋杀蓝玉的原因吗?
朱元璋为何非要杀蓝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巍峨延绵的钟山,锁住了连绵不绝的长江之水,作为江南佳丽地,帝王州的明朝又迎来了一位属于他的新主人,在鄱阳湖的血光和太湖的烟波之后,是击败了...
朱元璋为啥非要弄死蓝玉?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钟山那边的长江水,哗哗流着,南京这地方,自古就是帝王窝子。明朝刚开张,来了个新老板朱元璋。鄱阳湖打了一仗又一仗,太湖里烟波浩渺,他先把陈友谅、张士诚这两大南方土皇帝给收拾了,才在金陵城坐稳了龙椅。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朱元璋当皇帝,靠的就是那帮开国功臣,什么六公爵,文臣武将,帮他打下了大明江山。可这帮人吧,后来都享受了朱元璋的“特别照顾”——鬼头刀伺候。那个打仗贼厉害的蓝玉,也没跑。
明朝一开国,朱元璋就开始琢磨着清理功臣。搞出了洪武三大案,蓝玉案这事儿闹得最大,牵连的人老多了,直接把蓝玉带的那帮人给一锅端了。
蓝玉这人,年轻时就跟着朱元璋混,算是“老员工”了,但属于大器晚成那类。朱元璋刚起家时,手下能人如云,徐达、常遇春这些猛将,还有他亲戚李文忠、朱文正,轮不到蓝玉出头。
外面有徐达、常遇春,亲戚里有李文忠、朱文正,打仗冲锋这些事,还轮不上蓝玉。他大部分时间跟着傅友德、徐达他们南征北战,攒了不少实战经验,为后来当大将军打下了底子。
金子总会发光这话,放蓝玉身上再合适不过。他打仗是真有两下子,连常遇春这种猛将都一个劲儿夸他,还多次向朱元璋推荐。
北边打塞外,南边平川滇,哪儿都有蓝玉的影子,那叫一个生龙活虎。后来的人评论说:“蓝玉和沐英一起打仗,给明朝立了多少汗马功劳,数都数不过来。捕鱼儿海那一仗,主意虽然是王弼出的,但蓝玉听得进建议,功劳不小。从那以后,北元剩下的那些残兵败将,一天不如一天,几十年没边患,谁能说蓝玉没本事?”
蓝官越当越大,本事也越来越大,朱元璋慢慢就看重他了。尤其带着军队平定了西南之后,朱元璋为了拉拢他,干脆结成儿女亲家。
没过多久,面对大明最大的敌人北元,蓝玉的功劳直接把他送进了名将行列。大家都知道,雪天打仗很特殊,对有的人是机会,对有的人是灾难。
要是能用好雪天这条件,往往能出奇制胜。比如唐朝李愬,下大雪时带兵偷袭蔡州,一下子端掉了朝廷头疼多年的淮西镇。
蓝玉也学会了这一招,用雪天给北元写了首“送葬曲”。机会不等人,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蓝玉带兵打捕鱼儿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进到百眼泉,离北元皇帝的大营才四十多里。
可敌人呢?凭空没了!找不到人,这麻烦了。孤军深入,别的还好说,粮草供应是大问题。万一连敌人影子都没见着,整个部队都得交代在这儿。
还好蓝玉聪明,派了侦察兵四处找,想抢在敌人发现他们之前先找到敌人。折腾了半天,终于让巡逻兵给撞上了。
北元军队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多里扎了营,蓝玉立刻下令全军“人衔枚,马摘铃”,直扑元军大营。等明军突然冒出来时,北元兵都看傻了,这哪是天兵天将?
他们压根没准备打仗,正要转移呢。偏偏这时候刮起大风,尘土漫天,天跟黑了似的,明军趁机摸了过去,掩护得真好。
老天爷都帮忙,明军来了个偷袭。北元军被打得晕头转向,连阵型都没摆开,几千几万的人就这么乱死了。
而且那些“天苍苍野茫茫”的元军,从牧民变成了俘虏,各种车辆、粮草物资,全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这可是自霍去病、窦宪燕然勒功后,汉人打的最大胜仗之一,蓝玉大将军功劳最大。
可蓝玉这人,军事上是天才,政治和情商直接负分。那时候朱元璋对北元的态度是,尽量团结,别把事儿做绝。
结果蓝玉回来的路上喝大了,侮辱了北元的皇妃,那王妃一气之下自杀了。朱元璋知道后,火冒三丈。
本来嘛,为了奖励蓝玉的功劳,老朱都拟好了封号——“梁国公”。梁国在古代是大国,比如汉文帝的儿子刘武,就是梁孝王。
可出了这事儿,蓝玉的爵位变成了“凉国公”。东晋十六国是有个凉国,但那小破国能跟梁国比?再说蓝玉回到南京后,一系列骚操作,直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有人评论他:“他啊,得宠后就骄傲自满,不知道急流勇退,又不会好好保护自己,最后被兔死狗烹,自己伸脖子等死。明朝虽然对不起他,他也对得起朱元璋的恩情?不然他儿子们怎么会像沐英家那样好好的?前后一对比,一个死后享受荣华,一个生前被灭族,后来的人啊,该明白自己该咋样了。”
之前蓝玉见朱元璋,总带着一大帮人前呼后拥,老朱早就心里不痛快了:到底谁是皇帝?而且他平时居功自傲,越来越狂,还强占老百姓的田地。
这事儿吧,就是个导火索,让老朱和他彻底撕破脸。
最关键的是,蓝玉和朱标关系铁得很,加上常遇春这层关系,简直是一家人。可朱标死了,朱允炆那小年轻没威望,根本镇不住飞扬跋扈的蓝玉。再不除掉他,蓝玉迟早变成梁冀、杨坚那样的权臣。
这么一琢磨,蓝玉的名字自然就上了朱元璋的“生死簿”。为了皇家权威,加上他自己不检点,蓝玉和他那一万五千个“同党”,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去见了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