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到了宋朝-官员的薪俸相比于前朝又是怎样的 (在宋朝当官)

中国古代采取秩禄制度来决定官员的薪俸,官员的俸禄高低和官位的高低挂钩,等级森严,不允僭越,秩是指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禄则是指俸禄,就是朝廷发给官吏的俸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admin

中国古代官员的工资叫“秩禄”,简单说,秩就是官位高低,禄就是朝廷发的工资。官位越大,工资越高,等级森严,谁也不能越级拿钱。

汉朝官员的工资用粮食算,高的能拿350斛,低的才3.6斛,差距也太大了。唐朝工资花样多,有职田、禄米、钱货,京官一般比外官拿得多,品级越高,工资越高。

到了宋朝-官员的薪俸相比于前朝又是怎样的 (在宋朝当官)(图1)

到了宋朝,官员工资简直“壕”无人性。包拯大家都知道吧?铁面无私,清官代表,但人家工资高到离谱,根本不差钱。

为啥包拯工资这么高?首先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生产力牛;其次,宋朝工资结构太复杂了。官名品级又多,前后计算方式还不一样,乱得让人头大。

宋朝前期,从太祖到真宗,基本沿袭前朝,按品级发工资,以实物为主。《宋史·职官志》里说:“宋初,官俸因其制,大凡约后唐所定之数。”意思就是工资按最高官职算,发粮食布匹这些。

宋朝中期,工资直接暴涨。赵匡胤、赵光义建国就开始改工资结构,多发现金。元丰改制后搞“双薪制”,官员有两个头衔:阶官和职官。阶官比如三公、节度使,是荣誉头衔,用来定工资;职官是实职,所以一个官员拿两份工资,能不高吗?

宋朝还搞“高薪养廉”,工资给得特别足。

到了宋朝-官员的薪俸相比于前朝又是怎样的 (在宋朝当官)(图1)

宋太祖说过:“廪禄之制,宜从优异,庶几丰泰,责之廉隅。”意思就是官员工资得给够,才能指望他们廉洁。北宋从太祖到徽宗,为了养廉,工资一直在涨。王安石变法时加了官吏工资,范仲淹在“庆历新政”里也提:“养贤之方,必先厚禄,禄厚然后可以责廉隅。”简单说,工资厚了,才能要求他们廉洁。

包拯当开封府知府时,一个月30石粮食,1500贯公钱,2000亩地的租金,再加上龙图阁学士每年1656贯钱和四十多匹绸缎。全算下来,一年21000多贯,一贯等于1000文,折合现在650元,一年就是1300多万!现在有几个普通人能赚这么多?当时这收入能顶一个省的税收。

再说说王安石,变法第一人,政绩好但被保守派搞下台。他当官时,月工资折合现在9万多,加上粮食、职田,收入也高得吓人。退休后工资照发,根本不愁生活。

到了明朝,工资直接断崖式下跌。洪武四年朱元璋定工资标准,低到让人想哭。明朝刚建立,战乱后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工资低。洪武十四年才改了改,加了点俸钞,废了职田,改成“养廉地”,但只给边疆官员。

每个时代工资不一样,都和当时国情挂钩。宋朝高薪养廉,虽然贪腐少了点,但问题也不少:官员们舍不得退休,甚至改年龄赖着不走。宋朝只好逼他们退休,高龄的不给升迁,自动退休的还给子孙安排工作,真是操碎了心。


上一篇: 推行重文抑武国策的宋朝-武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重文抑武什么意思) 下一篇:他的尸首是怎么被安葬的-崇祯帝朱由检去世后 (他的尸首是怎样的英文)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