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抠到了什么程度-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那么抠门 (抠了是什么意思)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和一个凡事斤斤计较,尤其是在钱的问题上抠门抠到家的人有太多来往吧,抠门这个词,一向用来指代爱财如命而且舍不得付出的人,...
说到抠门的皇帝,大家脑子里可能蹦出的是那种守着金山银山还恨不得把铜钱当糖吃的狠人,但今天要聊这位,可能让你大跌眼镜——宋太祖赵匡胤。
抠门这词,现在用来形容爱财小气的人,其实古时候就有个财主,烧香时看见寺庙门上刷了金粉,居然蹲那儿想拿小刀刮下来带走,你说抠不抠?但谁也没想到,当皇帝的里头,居然也有个“抠门顶流”,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出身没落世家,年轻时吃过不少苦,后来“黄袍加身”当了开国皇帝,可这抠门的本色愣是改不了。皇宫里的窗帘,不是绫罗绸缎,就是最便宜的青布;衣服也简单得跟小官吏似的,洗了穿,穿了洗,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件新的。这在帝王里,可真算一股清流。

想知道一个皇帝奢不奢靡,看看后宫多少人就知道了。赵匡胤的后宫,那叫一个“精简”——宦官就五十多个,宫女两百多,他还嫌多,硬是打发走了五十多个自愿出宫的。
当上皇帝后,北汉还没收进来。有一次他带兵打北汉,正赶上七夕节,给在汴京的老妈和老婆(太后和皇后)准备的礼物: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千钱为一贯)。搁现在,估计连包像样点的月饼都买不起。
他女儿永庆公主有一次穿件新衣服来找他,衣服上用五彩金丝缝了孔雀羽毛,阳光下闪得晃眼,挺美的。赵匡胤一看脸就沉了:“脱了,以后别穿了。”公主不乐意了:“宫里翠羽多的是,我当公主穿这个怎么了?”宋太祖直接怼回去:“就因为你是公主!你穿这么招摇,别人肯定学。齐桓公喜欢穿紫衣,全国都跟着买,紫布贵了好几倍!你这衣服金丝孔雀羽的,得花多少钱?全国都学起来,得浪费多少?你现在日子多好知足吧!”
不光对家人狠,对自己更狠。史书记载,有次他半夜起来突然想吃羊肝,犹豫半天没吭声。旁边人问他:“皇上想吃啥?尽管吩咐!”他说:“我要说了,每天就得杀一只羊!”硬是生生把馋给压下去了。

他这么省,其实也有苦衷。五代十国的皇帝,哪个不是挥霍无度?官吏也跟着学,民间穷得叮当响。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就想改变这风气,让老百姓过点好日子。他这一带头,北宋初期的官员也跟着卷节约:州县官上任,以前那种排场接送全没了;小官上任,直接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走。
这么“守财”,还真攒下了不少家底。北宋刚建国没几年,32个国库就堆满了金银锦帛珍玩。光后蜀国库里的金箔,要是用船运,水陆齐上都得运十年。赵匡胤把这些宝贝全锁国库里,只有打仗、赈灾才肯动。
对自己抠门,对国家大事倒大方。面对强敌,他不瞎打仗,拼命攒钱买地盘,比如想用钱从契丹手里买回燕云十六州。“杯酒释兵权”时,更是直接拿钱换兵权,跟那些大将说:“多攒点钱,买好田地,让子孙不愁吃穿。”最后大家心甘情愿解甲归田,比其他朝代杀功臣可高明多了。

当然,他用来“买”大臣的钱也多到吓人。宰相范质生病,他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钱两百万;开国功臣赵普生病,又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这跟给太后皇后的节礼,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这么一个对自己抠门到抠脚的皇帝,愣是带着大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十几年就稳住了政权。难怪史学家说华夏文化到赵宋之世造极巅峰,这大概跟他的“抠”和“大方”分不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