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之战中王化贞为什么会失败-王化贞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广宁之战包括)
熊廷弼在牵制后金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他的策略就是以守为攻,并联合朝鲜,使后金在一年以内不敢轻进,那就是这么一位忠贞之将,没有战死沙场,却在天元五年,1625年,八月二十五日行刑在京师西师的刑场上,熊廷弼...
熊廷弼在牵制后金这块儿,是真有两下子。他那套打法,主打一个以守为攻,还拉上了朝鲜一起,硬是把后金给憋了一年多,不敢轻举妄动。
可这么个忠心耿耿的将军,最后没死在敌人刀下,反倒在天元五年(1625年)八月二十五,给砍在了京师西市的刑场上。
熊廷弼明明是辽东战场的主心骨,打后金这事儿还没个结果,咋就死在了自己朝廷的法场呢?
要说熊廷弼咋死的,就得提一个人,还有个关键的阵地。

这个人就是王化贞,这个阵地是广宁。
广宁在努尔哈赤攻了沈阳、辽阳之后,那可是控制蒙古、弹压女真的军事要地。要是朝廷再丢了广宁,辽东、辽西可就彻底抓不住啦。
可这时候守广宁的熊廷弼和王化贞,俩人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默契那是一点没有。
王化贞当上巡抚后,确实干过一件提气的事儿。他指挥毛文龙带两百多人,联合生员王一宁突袭镇江,靠内应陈良策,把后金的游击佟养真(努尔哈赤的妻弟,后来康熙的姥爷)和他儿子、侄子都给抓了。
史书管这叫“镇江大捷”。
打完这仗,王化贞飘了,觉得自己特牛。寻思着等他带兵打辽东的时候,让后头的毛文龙前后夹击,把后金打个措手不及。

为了把计划搞成,他还想偷偷策反已经投降努尔哈赤的李永芳,来个里应外合,让后金防不胜防。加上王化贞使劲儿忽悠,察哈尔蒙古那些部落答应出兵四十万帮明军,这下他更觉得稳了,十拿九稳。
可熊廷弼不这么想。他跟努尔哈赤打交道久了,太知道那家伙多难对付了。他觉得该搞“三方建置”,主打积极防御,调集各路人马,把后金围起来打,准能赢。
可朝廷偏偏听了王化贞的。为啥呢?首先,王化贞这计划画得饼太大,看着香,布置得也周密;再说了,王化贞是东林党的人,朝中人缘好,还会巴结政要,现在又使劲讨好魏忠贤,有往阉党那边靠的意思。
反观熊廷弼,他那套打法慢工出细活,光时间朝廷就等不起啊——收复失地的心急如火,明朝那点快散架的经济也扛不住。而且熊廷弼在朝里跟官员们关系差得要命,也没硬后台,他是楚党的,天启初年早不吃香了。
更要命的是,熊廷弼手里没实兵权,王化贞却握着兵。这人好大喜功,瞎冒进,跟熊廷弼“死守”的策略完全是反着来。将帅不和,历来是大忌,这情况让努尔哈赤一眼就看穿了。

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十八,努尔哈赤瞅准时机——北国千里冰封,辽河水冻实了,人马好过河。他带着八九万大军直扑广宁。
努尔哈赤这一打,王化贞那套周密部署立马露馅。一是后金后方镇江早被收复,毛文龙都逃朝鲜去了;二是说好助战的察哈尔蒙古四十万大军,就来了一万;三是对李永芳策反失败,反倒让爱将孙得功,那个挡后金铁骑的先锋,被李永芳给策反了。
这么一来,明军惨败。王化贞撒丫子跑,半路碰上从山海关赶来的熊廷弼,俩人在大凌河(今辽宁锦县)遇上了。熊廷弼看大势已去,只好护着从广宁逃出来的军民退回山海关。
广宁,就这么丢了。

广宁一败,王化贞被抓进大牢。熊廷弼呢?魏忠贤那帮阉党一直跟他不对付,就说他“援救来迟”,给他罗织罪名,和王化贞一块儿关了起来。魏忠贤还让御史梁梦环弹劾熊廷弼贪污军饷。
这么着,党争害人,熊廷弼的命,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