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什么最后会失败-宋夏战争中北宋有明显优势 (为什么最后会加快速度)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夏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宋夏之战,北宋失败的原因,小编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我们通过试析领导这三次战役的地方军事统帅来看,范雍、...

admin
最近翻宋夏之战的资料,越看越觉得北宋那会儿真是憋屈,明明人多地广,愣是被西夏按在地上摩擦。要说为啥输得这么惨,我觉得首先得怪那些带头的将军,简直是一群“猪队友”。 都知道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宋朝就搞“重文抑武”,跟战乱时候靠武将完全反过来了。史书里说“儒臣委西路,不能身当行阵,为士卒先,至于选择大将,乃其职也”,说白了就是文官带兵,自己没上过战场,挑的将军也未必靠谱。范雍、夏竦这俩,简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典型。 先说范雍,在延州当统帅,贪小贪到没边。史书里记载他“屡贪小利,贼遂激怒其众,执以为辞”,意思就是他贪点小便宜,把元昊惹毛了,人家正好找理由打他。要我说,范雍这人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三川口之战输得那么惨,他至少得背四个锅。 第一个,胆小如鼠,就知道保自己,根本不敢带兵冲锋,典型的“不舞之鹤”之辈。第二个,军事部署乱七八糟,战术错得离谱,直接带着宋军往坑里跳。第三个,李士彬让他把投降的西夏部落迁走,他偏不听,非留在边境,等于给元昊递了把刀,金明寨就是这么丢的。第四个,调刘平、石元孙他们救援,本来该走土门,他非要绕到保安,这不是自己往元昊的口袋里钻嘛? 再说说夏竦,这人更绝,既没本事还贪图享乐。史书里说他“在陕西畏懦苟且,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遗敕临督,始陈十策”,平时装模作样,等上面催了才随便凑几条。更离谱的是,“去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战场上还带小老婆,差点引起兵变,这统帅当的。 还有那些冲锋陷阵的将领,比如三川口的刘平,号称“胆大心雄”但没脑子,打仗靠的是胆子不是谋略,结果被西夏打败。好水川的任福更绝,中了元昊的诱敌之计,还违背韩琦的部署,擅自改计划,能不败吗?定川寨的葛怀敏,简直就是“软弱无能”的代名词,不听部下建议,指挥失误,援兵又没到,直接全军覆没。 宋朝还有个“更戍法”,士兵隔几年换地方驻扎,将领不动,搞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认识将,将不知道兵啥样,打起来肯定乱套。史书说“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必致败”,太对了。再加上北宋防线拉得老长,从麟府到秦陇两千多里,分了五路,几十个州军,几百个寨子,兵力分散得跟撒芝麻似的,一打就散。各路将领还各顾各的,援兵行动慢得要命,元昊一来,他们还在磨蹭,等救兵到仗都打完了。史书说“延州之败,盖由诸将自守,不相应援”,真是活该。 更要命的是情报,北宋对西夏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茫然不解”,等于盲人摸黑打仗。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这几仗,将领都是瞎指挥,连敌人怎么部署都不知道,不败才怪。欧阳修当时就说,关西打仗好几年,赏罚不明,没功劳的照样当官,有罪的也不罚,谁还愿意拼命?“赏不足劝,罚无所惧”,这仗能打赢才有鬼了。 说到底,宋夏之战北宋输得这么惨,从将帅到士兵,从制度到策略,哪儿都不对劲儿。重文抑武让武将没地位,军队管理乱成一团,打仗还靠猜,不输才怪。


上一篇: 北宋与周边国家政权爆发了诸多战争-为何败多胜少 (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下一篇:北宋名相吕端简介-宋朝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宰相 (北宋名相吕端文言文)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