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宋朝很多士大夫经常提出谏言-那他们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宋朝大学士有几个)

宋朝的士大夫脾气是最大的,皇帝历来都是没人敢挑战的,陪伴在君王身边,都是非常危险的,说话办事都要十分的谨慎,一不小心就要被问罪,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对皇帝说的话反对,他们都经常只是随声附和,在宋朝的时候,...

admin

宋朝的士大夫脾气是真的大,放在别的朝代,谁敢在皇帝面前硬碰硬?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脑袋就得搬家,所以大多数大臣都习惯唯唯诺诺,顺着皇帝说。可宋朝偏偏不一样,不少大臣敢直接顶撞皇帝,动不动就提意见,那他们最后啥下场了?真被罚了吗?咱今天就聊聊这事儿。

宋朝很多士大夫经常提出谏言-那他们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宋朝大学士有几个)(图1)

先说翰林学士杨亿,这哥们儿凭着一身才华,做事特别傲,压根不把宰相王钦若放眼里。后来王钦若辞官离京,满朝大臣都去送行,就杨亿一个人不去。王钦若当时权势多大啊,杨亿愣是懒得搭理,皇帝都劝不动。宋真宗跟他说:“为了朝廷和睦,你写首送行诗吧,你这位置得顾全大局。”结果杨亿牛脾气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连皇帝的话都不听。在他眼里,瞧不上的人就是瞧不上,皇帝说情也没用,这人固执得要命。

像杨亿这么有脾气的还不止一个。仁宗时有个叫张知白的士大夫,平时作风清高,朝廷里朋友不多。有次仁宗单独跟他说:“你平时太孤单了。”张知白直接回怼:“我不孤独,陛下您才孤独。”仁宗都懵了,问他为啥。张知白说:“我家里有妻妾,外面有亲戚,怎么会孤独?您身边只有宫女,没人真心对您,您才孤独吧。”这话可真是戳到仁宗心坎里了,回去跟皇后说的时候,仁宗还掉眼泪了——当时他年纪大了,皇子又大多夭折,确实挺孤独的。但就算这样,仁宗也没怪罪他。

宋朝很多士大夫经常提出谏言-那他们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宋朝大学士有几个)(图1)

还有更绝的。仁宗当太子时的太傅去世,他想给个“文正”的谥号,结果士大夫们不干了。他们说这事儿该礼部管,皇帝不能自己随便加封号,而且那太傅人品、功绩都不够,配不上这么重的谥号。吵来吵去,最后仁宗只好改成“文庄”。你说这帮大臣,连皇帝给死人取个名号都要管,胆子也太大了。

再说说理宗时期,有个大臣因为说话太冲,惹恼了皇帝,要降他的职。结果降职诏书士大夫们死活不肯写,他们觉得那人没错,降职不公平。拖到最后没办法,才勉强写了份诏书,可通篇都在夸那大臣。皇帝让改,他们打死不改,非说那人的言论正确,这样对他已经很不公平了。

宋朝很多士大夫经常提出谏言-那他们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宋朝大学士有几个)(图1)

小编觉得吧,也只有在宋朝,才能看到这么有意思的事儿——大臣们居然敢公然对抗皇帝的命令。搁别的朝代,早被收拾了。但他们敢这么干,估计是把个人性命看得轻,把骨气、正义看得重。而且啊,也得亏宋朝那些皇帝愿意听意见,不然谁敢这么折腾?


上一篇: 宋朝时期纹身文化为什么会流行-期间有没有著名的案例 (宋朝时期纹身图片) 下一篇:辛弃疾的词为何充满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宋朝词人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的词为什么这么火)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