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左丞相陆秀夫有哪些事迹?陆秀夫是在哪里跳海的? (南宋左丞相陆秀夫简介)
陆秀夫事迹有哪些?陆秀夫跳海处在哪?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秀夫生平简介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
陆秀夫事迹有哪些?陆秀夫跳海处在哪?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位南宋末年的忠臣。
陆秀夫,字君实,别号东江,江苏盐城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跟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他1236年出生,1279年去世,死的时候才四十四岁,最后是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的。

崖山海战打输了,他就背着卫王赵昺跳海了。
陆秀夫事迹
一、初露锋芒
他三岁时,全家搬到了镇江。长大点后,跟着乡里的两位孟先生读书,那俩先生门生上百,就指着他说“这孩子不一般”。1260年考上进士,后来被李庭芝招到幕府里。当时都说李庭芝招人最厉害,号称“小朝廷”。
陆秀夫脑子灵光,写东西又快又好,当时文人里没几个比得上他。但他性子沉,不爱显摆,别的幕僚去官署请见,大家嘻嘻哈哈的,他就一个人闷着不说话。府里办宴席,他正襟危坐,很少跟人搭话,可交代的事他都能办得妥妥的,李庭芝越来越器重他,调官都不让他走,跟着李庭芝升了三次,做到主管机宜文字。
二、步入仕途
1274年,李庭芝当淮东制置使,提拔陆秀夫做了参议官。第二年边情紧急,幕僚跑得差不多了,就他几个没走。李庭芝举荐他,他被任为司农寺丞,后来升到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1276年正月,他带着礼部侍郎身份去前线讲和,还没到呢,敌人又反悔了。二王跑到温州,陆秀夫和苏刘义追了过去,又把陈宜中、张世杰他们叫回来,大家一起在福州拥立益王。他升了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
陈宜中因为陆秀夫一直在军队里,懂军务,有事总先问他意见,陆秀夫也实心实意帮他出主意,有啥说啥。可没多久俩人因为议事闹了矛盾,陈宜中指使谏官弹劾他,把他罢免了。张世杰骂陈宜中:“都什么时候了,还动不动让人弹劾人?”陈宜中吓得赶紧把陆秀夫叫回来了。
三、秉持朝政
那会儿君臣都逃到海边,政事基本没人管了,杨太妃垂帘听政,跟臣子说话还自称“奴”,听着就让人揪心。每次群臣朝会,陆秀夫还拿着手板,跟以前上朝一样端端正正的,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掉眼泪,用朝衣擦,衣服都湿透了,旁边的人看了都跟着难受。

因为井澳刮大风,益王吓死了,群臣都想趁机跑路。陆秀夫说:“度宗皇帝还有个儿子呢,不管他了?古人靠着一旅人就能中兴,咱们现在百官都在,还有几万军队,老天要是不想灭大宋,就不能凭这个把国家救回来?”于是大家一起又拥立了卫王。
那时候陈宜中跑去占城了,跟张世杰合不来,叫了好几次都不来。就让陆秀夫当左丞相,跟张世杰一起掌权。张世杰带兵守崖山,陆秀夫既要筹措军粮,又要调派人手,还得写各种文书。就算逃亡的时候事多、时间紧,他每天还写《大学章句》劝别人好好读书。
四、负帝投海
陆秀夫在海上的时候,把二王的事都记下来写成了一本书,交给礼部侍郎邓光荐,说:“你要是没死,就把这书传出去。”
1279年二月一个晚上,刮风下雨,雾大得伸手不见五指,张世杰派小船去接小皇帝,想让他上自己的船找机会突围,可陆秀夫怕被人出卖,或者被俘受辱,死活不让小皇帝上船。
后来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着卫王的船跑,张世杰、苏刘义各自逃命了。陆秀夫觉得跑不掉了,先把老婆孩子赶下海,然后背着卫王跳海了,那年他四十四岁。
崖山平定后,邓光荐把书带回了庐陵。邓光荐死后,这书就找不着了,所以海上那些事,后人也就不知道详情了。
陆秀夫跳海处在哪?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殉国是在崖山海战,现在说的崖门战役,大概就在广东江门新会区南边5公里那儿,南海和银洲湖交界的地方。具体说就是以古井镇官冲村一个无名小丘为中心,北到银洲湖,南到崖门口,方圆几十公里的水陆区域。
陆秀夫葬在哪?
《三合镇志》里说,陆秀夫投海后,尸体漂到海边,被人捞起来葬在了新会二城(就是现在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元朝被推翻后,明朝初年1370年左右,有人给他修了个挺像样的坟,前面还有石马石狮,旁边盖了房子,守墓的人就住在那儿,据说二城村就是守墓人后代发展起来的。

后来这坟被毁了,《三合镇志》记载:“清朝中叶左右,陆秀夫后人想恢复旧墓没成功,就选了块风水宝地重修,在三合镇联安马山的‘马舌’上修了新坟。”
坟是土堆的,朝东,墓碑高78厘米,宽44厘米,花岗岩的,上面刻着“宋左柱国右丞相讳秀夫谥忠贞陆府君墓”,落款是“祀孙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置广西安察使司分巡右江备道花霖乡进士行中、树英、文祖、锦泉等重修”。
《开平县志》也记了:“本市(县)东山镇马山马舌处有座古墓,葬的是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这是土堆墓,坐西向东,长5.1米,宽4米,前面有块花岗石墓碑,长78厘米,宽44.5厘米,碑上刻着‘宋左柱国左丞相陆秀夫谥忠贞陆府群墓’等17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