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机构-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 (锦衣卫作为明君的小说)

你真的了解明朝锦衣卫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开国皇帝对一个国家的贡献之大毋庸置疑,回顾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大多都是经历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但是朱元璋还有一处很...

admin

说起明朝锦衣卫,大家脑子里可能都是影视剧里那些黑衣飞檐、眼神冷厉的形象,但真实的锦衣卫到底咋回事?今天咱们就来扒扒朱元璋手里这把“特务之剑”是怎么磨出来的。

朱元璋这人,放现在就是妥妥的“逆袭天花板”。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兄长全被灾荒饿死,就剩他一个。没办法,去当和尚要过饭,流浪了整整三年。这段日子苦是苦,但也把他磨出来了,性子硬得跟石头似的,后来跟着红巾军反元,一步步往上爬。

好不容易坐上龙椅,他这心啊,一直悬着。毕竟自己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太知道权力这玩意儿有多多人盯着。生怕哪天被人拉下马,于是他就琢磨着,得搞个专门听自己话、帮自己盯着别人的机构——这就是锦衣卫的雏形。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机构-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 (锦衣卫作为明君的小说)(图1)

其实锦衣卫最早,是朱元璋打天下时候搞的“检校”。那时候还不算正式机构,就是几个心腹,专门给他打小报告,汇报谁谁谁不老实。后来用着用着,朱元璋发现这“检校”有点不够用了,干脆就大改特改,直接升级成了锦衣卫。

一、先说说“检校”:朱元璋的“眼睛”和“耳朵”

这“检校”啊,就跟你现在小区里的监控差不多,专门盯着百官的一举一动。谁跟谁走动频繁了,谁在家里说了什么不该说的,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打天下的时候,“检校”就立过大功。比如跟陈友谅打鄱阳湖那会儿,“检校”混进敌营,摸了不少军情,帮朱元璋打赢了关键一战。

建国后,朱元璋更离不开“检校”了。他最怕大臣们抱团儿搞小动作,毕竟“人心隔肚皮”。所以“检校”天天盯着,大臣们吓得啥都不敢乱来。有个叫宋濂的大臣,在家请客吃饭,第二天朱元璋就找上门了,问他昨天都请了谁,吃了啥。宋濂吓得赶紧说实话,不然摊上事儿了。他哪知道,自己家昨天啥情况,朱元璋早就通过“检校”知道了,连客人长啥样、吃的啥菜,都画成画儿给他看了。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机构-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 (锦衣卫作为明君的小说)(图1)

还有个叫钱宰的文人,下朝路上诗兴大发,回家就写了一首诗。第二天上朝,朱元璋突然跟他说:“你诗里那个字用得不对,改改吧!”钱宰当时腿都软了,赶紧磕头。他压根不知道,自己回家作诗的事儿,“检校”早就报告给朱元璋了。这么一来,朝堂上的大臣谁不害怕?都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哪句话、哪个动作被“检校”盯上。

二、从“检校”到锦衣卫:权力升级了

不过用着用着,“检校”的毛病也出来了。最典型的就是胡惟庸案,“检校”发现胡惟庸谋反,光报告不行啊,他们没权力抓人、审人,得等朱元璋下令,这一来二去,万一胡惟庸跑了或者销毁证据咋办?朱元璋一想,这可不行,得改!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机构-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 (锦衣卫作为明君的小说)(图1)

于是1382年,锦衣卫正式成立了!这可不是以前那种打小报告的了,成了正经机构,侦察、抓人、审人、罚人,权力大得很。而且锦衣卫都得是武艺高强的狠角色,随时听朱元璋差遣。这么一来,锦衣卫就成了朱元璋手里最锋利的刀,百官们更是吓得啥都不敢乱来,生怕哪天被锦衣卫按在地上。

说实话,从“检校”到锦衣卫,朱元璋要的就是一个字:权。他当年从最底层爬上来,太知道权力是怎么丢的了,生怕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被别人抢走。所以啊,锦衣卫就成了他的心腹,帮他盯着所有人,不给他添堵。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机构-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 (锦衣卫作为明君的小说)(图1)

你说这锦衣卫厉害吧,确实厉害,能把大臣们吓得噤若寒蝉。但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这股子“防人之心太重”,才让锦衣卫后来成了明朝历史上让人又怕又恨的存在。


上一篇: 还有哪些特务机构-明朝除了锦衣卫外 (还有哪些特务组织) 下一篇:最后被文官活活打死-死得最窝囊的锦衣卫指挥使 (最后被文官活埋的是谁)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