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如何领取俸禄的-明朝锦衣卫遍布全国各地 (他们是如何领证的英文)
很多人都不了解锦衣卫领俸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锦衣卫是明朝特殊时期的特殊存在,他相当于皇帝分布在朝野之间的耳目,是属于皇帝直接管辖的,他又独立于司法之外,并且和他们有同样的职能,锦衣卫设立...
说起锦衣卫,大家可能想到的是他们那套飞鱼服、绣春刀,还有在各地搜集情报的神秘身影。但有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没想过:这群常年满世界跑的“皇家鹰犬”,工资到底怎么发?
锦衣卫这玩意儿,说起来是明朝的特殊产物,相当于皇帝安插在朝野各处的“眼睛”和“耳朵”,直接归皇帝管,独立于司法之外,权力大得很。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的,后来被废,朱棣上台又给恢复了。

这帮人可不是坐办公室的,全国各地到处跑,人数最多的时候有9.6万,大江南北哪儿都有他们的线人。情报更新快得很,拿到消息直接上报就行。但问题是,这帮人总得吃饭吧?总得有钱花吧?不然谁还愿意满世界跑着给皇帝卖命呢?
你想啊,那些固定在地方当官的,领工资多简单,有固定办公地点,月底银子直接到账。锦衣卫可不一样,今天在江南查案子,明天可能就跑到西北了,这工资咋算?

朱元璋这人抠门是出了名的,自己当年穷过,对官员工资卡得死死的。明朝那会儿,贪污可不是闹着玩的,司法严苛,成本太高,所以敢贪的人真不多。但锦衣卫常年在外,就有人动歪脑筋,瞎申请经费。朱元璋后来就规定,出差经费得有固定数目,而且原来一个锦衣卫出去,现在得加个监督的官员,盯着别让他们到地方上瞎要钱、收贿赂,把案子办砸了。
地方政府更不愿意给这帮人发工资了。今天来一拨锦衣卫,县衙得掏钱;明天再来一拨,又得掏。县衙的库房又不是聚宝盆,经不起这么折腾。让他们回京城领?那更不现实了,那时候出门靠走,偏远山区来回得个把月,路上时间都耗光了,还办啥案?
所以朝廷后来想了个招:锦衣卫出去办案,先给一笔差旅费,让他们路上不愁吃喝。等任务完成了,工资再补发。这样一来,那些满世界跑的锦衣卫,工资问题总算解决了。

不过话说回来,锦衣卫这差事,表面看着风光,其实油水也不少。皇帝为了让他们卖力,经常给高额的“赏钱”,再加上各种“灰色收入”,加起来那可就不是小数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