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亡于黄巢之乱还是亡于藩镇割据呢 (黄巢之乱中的大唐公主)
大唐帝国之所以会在突然间土崩瓦解,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当时的阶级矛盾难以调和,所以黄巢振臂一呼,无数草根跟着他前仆后继,一拨倒下了,又一拨跟上,但是这种力量并不足以让大唐帝国彻底崩溃,因为小农永远是小...
大唐帝国为啥突然就散架了?一个重要原因,肯定是当时老百姓和朝廷的矛盾太深了,黄巢一招呼,底层的老百姓就跟疯了一样,前仆后继地往上冲,一批倒下,又一批补上。
但说到底,这些小农终究是小农,真到了跟朝廷撕破脸的时候,他们也就是个炮灰的命。
真正把大唐往死里整的,其实是那些趁火打劫的军政长官,他们眼巴巴盯着大唐的家产,想赶紧分一杯羹。

黄巢叛乱一起,各地的军政长官动不动就被自己手下的兵给反了。
这些兵反老大,理由从来不用多问,问来问去,都是说老大欺负老百姓、克扣军饷,我们是替天行道,替大家把他弄走的。
黄巢叛乱没多久,幽州节度使张公素就被自己的大将李茂勋给赶跑了。
李茂勋把张公素赶跑后,立马给中央写了封信,意思就是:张公素这小子当节度使那会儿,净欺负老百姓和士兵,我是替天行道,替大家把他弄走的。现在我先管着幽州,你们中央赶紧派个好人来当节度使吧。
史书里记着呢:“卢龙节度使张公素,性暴戾,不为军士所附。大将李茂勋,本回鹘阿布思之族,回鹘败,降于张仲武;仲武使戍边,屡有功,赐姓名。纳降军使陈贡言者,幽之宿将,为军士所信服,茂勋潜杀贡言,声云贡言,举兵向蓟;公素出战而败,奔京师。”说白了,就是张公素脾气太差,士兵们都不服他,李茂勋杀了另一个老将陈贡言,然后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把张公素赶跑了。
这种套路,安史之乱后的军阀们玩得溜得很。他们反了老大后,都自称“留后”(临时负责人),然后请中央任命新节度使。
中央政府心里门儿清,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只能默认这个“留后”当正式节度使。要是真敢派个外人过来,十有八九得打一架。
关键是,就算中央派了人来,这新节度使也得看当地骄兵悍将的脸色——前任都能被赶跑,自己要是敢不听话,下场也好不到哪去。
以前大唐政府可不吃这套,要么打一架,要么骂几句,毕竟总这么默许,不就是鼓励手下人随便反老大吗?
但问题是,现在的大唐被黄巢折腾得快喘不过气了,对这些手下反老大的事,也只能想着“和为贵”了。
这种事跟黄巢之乱比,说白了就是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所以李茂勋把张公素赶跑后,中央政府很快正式任命他当幽州节度使。
更绝的是,李茂勋刚被正式任命为节度使没多久,就上书说要退休。退休归退休,他还想让他儿子接班。史书里写:“三月,卢龙节度使李茂勋以其子幽州左司马可举知留后,自求致仕。诏茂勋以左仆射致仕,以可举为卢龙留后。”意思就是,他想让儿子当“留后”,自己回家养老。
搁以前,大唐肯定得炸锅——节度使是你家的私产啊?想退休就让儿子接班?但那时候大唐自顾不暇,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从这以后,类似的事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到处都是。
以前敢这么干的,都是老牌藩镇,比如李茂勋所在的幽州(卢龙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就没消停过,所以中央对这些事见怪不怪。
但黄巢之乱一起,敢这么玩的地方就越来越多了。
李茂勋赶跑张公素是公元875年六月,那会儿黄巢还在中原到处乱窜。同年九月,昭义节度使高湜也被赶跑了。876年三月,原州刺史被赶走。877年三月,陕州观察使被赶走。八月,盐州刺史被赶走。十月,河中节度使刘侔也被赶下台。
好在这些人赶走老大后,还知道给中央留面子,说请中央派人来。问题是,中央派来的人,在当地骄兵悍将面前就是个摆设——前任都能被赶跑,自己要是敢不听话,下一个被赶的就是自己。
其实晚唐那会儿,骄兵悍横的地方早就这德行了。谁来当节度使,都得先问问兵们同不同意;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往好里说,这算不算当地军区搞“普选”了?想当老大,得先问问士兵们同不同意。往坏里说,这就是典型的藩镇割据啊!地方上谁当官,中央说了不算了。
到了残唐五代,骄兵悍将横行的地方,节度使的上位方式,就跟民国时候黎元洪差不多——兵们反了之后,拉个人出来当头头,这人要么当,要么死。
比如黄巢之乱时,魏博节度使乐彦祯被士兵们讨厌,自己吓得去当和尚了。士兵们推举一个叫赵文縅的当“留后”,结果赵文縅不敢干,被杀了。又推罗弘信,罗弘信哪敢不从?就这么当上了节度使,罗家在魏博称雄了二十多年。
还有唐庄宗的时候,魏博的兵又反了,拉个人当头头,这人犹豫不决,被杀了;再拉一个,还是这德性,又被杀了。最后拉赵在礼,赵在礼哪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到了这时候,节度使就成了地方军政集团的代言人——不管你从哪来,以前干啥的,当了节度使,就得给当地的兵们服务(说白了就是伺候好他们),不然,手里的刀可不是吃素的。
其实安史之乱后,藩镇强的地早就这样了:“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黄巢叛乱后,无非就是这种“兵将皆骄”的局面,从河北、河南、山东这些老牌藩镇,扩散到了更多地方。
以前大唐虽然总闹藩镇之乱,但一直没倒,主要是因为真正兵荒马乱的地方就那几个省,其他地方还算稳当。中央政府手里有底牌,能软硬兼施把这些藩镇压下去。
但黄巢之乱后,越来越多的省份成了骄兵悍将的地盘。等黄巢被打跑,大唐皇帝想回长安翻盘时,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这时候中央真正能管的地方,也就关中、川蜀、岭南那么点儿,其他地方全是军阀的天下。
想恢复安史之乱后的格局?做梦。这时候的大唐皇帝,比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强点,但跟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比,差远了。
所以后来大唐皇帝怎么折腾都没用,最后只能认栽——这帝国,早就散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