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高适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安史之乱的发生,让整个大唐王朝生灵涂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很多名人异士也难以独善其身,纷纷卷入其中,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便是其中一个,高适的...

admin

高适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来聊聊这位边塞诗人的经历~

安史一闹起来,整个大唐都跟着遭殃,老百姓的日子那叫一个苦。好多名人也躲不过,被卷进这场乱局里,边塞诗人高适就是其中一个。

高适祖上在渤海蓨县(现在河北景县),家里本来是官二代。他先祖高洪在东汉当过渤海太守,全家搬到了蓨县。之后六百年,他家一直人丁兴旺,出了不少王侯将相。后来高洪的16世孙高洋还建了北齐,蓨县高氏一下子就成了北方的皇族。

高适的曾祖高佑,隋朝当过散骑常侍,唐朝又做了宕州别驾;他祖父高侃更厉害,打仗生擒突厥车鼻可汗,靠军功做到了陇右道持节大总管、安东都护;他爹高从文也不是普通人,可惜死得早,高适小时候,他爹就在广东韶州长史任上没了。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图1)

本来说是世代当官的显赫人家,结果爹一死,家道一下子中落了。高适从小就得看人脸色,体会过世态炎凉和日子难熬。为了出人头地,他拼命读书练武,想着哪天能重振家风。

可高适虽然本事大,属于大器晚成那种。年轻时候一直怀才不遇。

开元11年(723年)夏天,20岁的高适自己跑到长安找“出路”,揣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访老爸老友,想着能引荐一下,结果呢?处处碰壁,没一个人搭理他。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图1)

刚出门就碰了一鼻子灰,高适干脆离开长安,一路往东,经过洛阳、汴京(现在开封),到了宋州(河南商丘)。

觉得没脸见人,高适就在宋州待下了。宋州挺有文化氛围,他就过起了半耕半读的隐居日子。

这一隐居就是十年,十年间穷得叮当响。为了改变现状,高适干了件狠活——去边关立军功,想靠这个出人头地。那时候北方突厥被赶跑了,但东北契丹、西南吐蕃老跟唐朝打仗,好多读书人就投笔从戎去了。

正好信安王李祎在东北营州打契丹,高适不少朋友都跟着他。高适就跑过去投军,想着靠朋友引荐进信安王的幕府,等机会立功。

可等他风尘仆仆赶到前线,信安王刚打完胜仗,正高兴呢,对高适这个大老远跑来投奔的,压根没搭理。第二年春天,高适只好灰溜溜回宋州了。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图1)

虽然这次边关之行没成,但高适把边关的见闻写成诗,一口气写了十几首,后来都成了千古名篇,比如《燕歌行》。

之后他还是没混出啥名堂,快50岁时才当上封丘县的小县尉——芝麻大的官。可谁能想到,接下来他时来运转,仕途一路飞升,十年升了十级,创下个记录。

哥舒翰是哥舒道元的儿子,打仗厉害,当上了陇右节度副使。这人性格豪爽,讲义气,喜欢交朋友,手下聚集了不少人才。高适就主动去投奔他了。哥舒翰看了高适的诗文,觉得这人挺有才,人品也不错,挺欣赏他,还上表推荐他做了左骁卫军曹,当幕府掌书记,把他当心腹用。高适挺感激,鞍前马后跟着哥舒翰干。

在哥舒翰那儿三年,是高适边塞诗的丰收期。西北边塞的壮丽风光、戍边的艰苦、打仗的激烈场面,都成了他诗里的素材,写得大气磅礴。

安史之乱一爆发,大唐由盛转衰,但也给高适这些人带来了机会。他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不过后来高适因为“说话直,敢得罪人”,又得肃宗信任,被宦官李辅国嫉妒,贬成了太子府少詹事。几个月后,蜀中出事,又把他调起来,当四川彭州刺史,后来又转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在四川六年,他平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还平了剑南兵马使徐知道的叛乱。他还建议把剑南西川、东川两个节度使合并,加强了军事力量。

高适在四川当官挺清廉,政策宽松,老百姓都夸他。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图1)

广德二年,62岁的高适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后来又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县侯,有七百户食邑。

再后来,高适选择归隐,去了终南山紫峰阁。一年后,63岁的他去世了。他轻轻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二百多首气势恢宏的诗,成了后世的经典。


上一篇: 这首诗该如何赏析-唐代诗人高适所写-效古赠崔二 (这首诗该如何读) 下一篇:唐诗赏析之燕歌行并序-高适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燕诗全文)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