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何建立的-元朝与明朝之间存在的韩宋政权 (隋朝是如何建立的)
说到元朝和明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元朝之后是明朝,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但鲜为人知的是,元明之间其实还有一个小王朝,竟是宋徽宗九世孙所建,靖康之难中,宋徽宗...
元朝之后是明朝,这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元明之间其实还藏着个小王朝,是宋徽宗的九世孙建的!
靖康之难里,宋徽宗和一堆儿子被金人抓到北方,留在南宋的后代又经历宋元大战,大多隐姓埋名,躲得远远的,没人找得到。不过元朝建立七十多年后,宋徽宗的八世孙不想再苟活,决心起来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最后由九世孙重建了个“小宋朝”,还硬撑了十二年!
马背上的民族能打天下,但治国真不行。元朝建立后,这帮骑马的哥们儿统治方式太粗糙,对南宋地区压榨得狠,所以南宋故地的大小起义一直没停。有个叫韩山童的农民,就拉开了元末大起义的序幕。
韩山童,生在赵州栾城(现在河北栾城)一个信白莲教的家庭,长大一边种地一边传白莲教,宣扬“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还认识了安徽阜阳的刘福通。这白莲教是南宋初年昆山人茅子元创的,信阿弥陀佛,后来传着传着就跟明教、弥勒教、道教掺和到一块儿,所以才有“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的说法。元朝起义军老拿白莲教当由头,金庸小说里朱元璋和波斯明教有关系,那都是瞎编的。
当时元朝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尤其是变钞(狂印纸币)、开河(挖黄河新河道)之后,老百姓更活不下去了。1351年,元朝抓了15万民工修黄河堤坝,韩山童和刘福通觉得机会来了。先到处传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又偷偷凿了个独眼石人,背上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埋在黄陵岗附近的河里。四月,民工挖出了这石人,消息一下子传开,大河南北都躁动起来了,韩山童和刘福通赶紧趁热打铁发动起义。
五月初,韩山童和刘福通、杜遵道、韩咬儿他们,聚了三千人在颍州(现在安徽阜阳)颍上县,杀黑牛白马对天发誓,准备起义。
领导吃饭开会都得说两句,古人起事也得写篇文章表个态。韩山童发了篇檄文,大概意思说“玉玺在海东,精兵在日本,江南穷得叮当响,塞北富得流油。咱们有三千虎贲兵,直捣幽燕;龙飞九五,再开大宋天!”他自己也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刘福通他们跟着喊“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该他管中原!”
韩山童到底是不是宋徽宗八世孙,谁也说不清。后人琢磨,他这么说,可能是因为元朝把江南人穷得叮当响,南人地位最低,属于第四等人,受尽压迫,心里恨透元朝,又惦记着宋朝,所以韩山童用“复宋”来拉拢汉族人的感情,让大家跟着他反元。
没想到消息走漏了,韩山童他们正聚着宣誓起义,地方官接到密报,突然带人来镇压。韩山童被抓牺牲了,老婆杨氏和儿子韩林儿逃到武安山(现在江苏徐州)躲起来,刘福通他们冲出重围,重新聚拢起义军,五月初三占了颍州城,点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因为这支义军打红旗,头扎红巾,又叫“红巾”或“红军”,又因为焚香聚众,也叫“香军”。
元末义军里,刘福通是个被严重低估的英雄。元朝至少一半主力部队是被他干掉的,给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他们崛起扫平了障碍。
占了颍州城后,刘福通立刻进军河南,红巾军连克几十座城,“横断豫南”。九月,他又带兵往南打,相继攻下汝宁府、光州、息州,义军越打越强,队伍扩充到二十万人。
1352年,刘福通的红巾军先后大败元军主将赫斯虎赤,斩了元大将巩卜班,还打败了帖木儿三十万精锐,屡战屡胜,把元朝朝廷都震住了。北伐之前,刘福通已经多次揍翻元朝的名将和精锐部队。
1355年,红巾军找到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立他为帝,号称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红巾军起义又到了高潮。汴梁以南的邓、许、嵩、洛几个府州,都被红巾军占了。
之后三年,刘福通带红巾军分三路北伐,打到陕西、山西、河北、北京一带,元朝朝廷吓得不轻。1358年,刘福通攻破了汴梁,宋政权迁到这儿。北方红巾军虽然没打下大都(北京),但东到山东,西到甘肃,北到辽阳,南边的江淮、荆楚、巴蜀,到处都有起义,宋政权势力最旺的时候。可惜三路北伐军各打各的,互相支援不上,相继输了。元朝最后一个名将察罕帖木儿横扫中原,刘福通的红巾军就这么黯然落幕了。
当时红巾军系统里主要有四股力量:一是刘福通,二是郭子兴,三是徐寿辉,四是王权和孟海马。
郭子兴死后,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是左副元帅。朱元璋当时孤军守城,而韩林儿因为自称宋朝后代,四方都响应,朱元璋就用他的年号号令军队。后来朱元璋占了南京,改用黄旗,但名义上还属于红巾军,还是认韩林儿当“大宋”老大。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机构,还是用“龙凤”纪年,用“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命令。直到韩林儿死后第二年,朱元璋才把这一年定为吴元年,之前一直用韩宋的“龙凤”纪年!
徐寿辉是卖布出身,在长江中游混,咱们熟知的陈友谅、明玉珍都是他手下。1351年10月,打下蕲水(现在浠水)后,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也有说法说国号是“大宋”。
王权和孟海马从襄阳起兵,后来王权往北发展,叫北锁红巾军;孟海马往南发展,叫南锁红巾军。这两支红巾军也认韩林儿当皇帝,把自己当“宋人”。
1363年,张士诚的部下吕珍围了安丰,城里都人吃人了,小明王吓得直哭。刘福通赶紧找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自带兵去救。韩林儿脱险后,朱元璋本来想把他弄到南京,弄个御座供着,刘基在旁边嘀咕:“这小子就是个放羊的,供他干啥?”朱元璋一想也对,就把韩林儿弄到滁州,给他盖了宫殿,换了自己人伺候,待遇挺好。
1366年,韩林儿死了。钱谦益的《国初群雄事略》记载“十二月,宋主小明王韩林儿殂”,没说怎么死的。《明史》里写“明年,太祖为吴王。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说是朱元璋让廖永忠把韩林儿弄翻船沉江了。
我琢磨着,朱元璋杀韩林儿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韩林儿对他根本没威胁,直接禅让多好,非要派人把他弄翻船沉江,名声多不好,还影响后面北伐。
韩宋政权虽然只存在了十二年,但对元明两代都挺关键。元朝为啥没能过江到江南?因为有韩宋挡着呢。《国初群雄事略》说“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功于我明也乎!”说白了,就是韩宋给朱元璋挡了风,让他刚起来的时候没被元廷一锅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