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冷的两句唐诗-读完感觉浑身寒意 (王维最冷的两首诗)
王维的唐诗,向来诗情画意,他本身就有着独特的才华,再加上佛学之于他的敏锐触觉,让他对自然界有了一种深切的感悟,在王维的笔下,我们能看得到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也能看得到那种,明月松间照...
王维的唐诗,总带着股子诗情画意的劲儿。他本身就有股独特的才气,再加上佛学底子让他对自然特别敏感,写出来的东西总能戳中人心。不管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亦或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洒脱,都让人忘不了。不过今天想聊聊他另一首,名气没那么大,但同样绝的《过香积寺》。
对比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这首里的10个字,可能没多少人能背下来,但细品起来,寒气直冒。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是王维去香积寺写的,可通篇没提寺长啥样,反倒把寺周围的山景写了个遍。开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就告诉你:这寺藏在云里雾里的深山里,得多偏僻多幽静啊。

刚开头就透着股苍凉,“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老树丛生的小路都没人走,就听见远处传来点钟声,更显得这山里空得瘆人。可最绝的还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两句,把幽冷劲儿写透了。
山里有泉,有“危石”,为啥用“咽”字?你想啊,泉水被大石头挡着,不能顺顺当当流,只能在石头缝里钻来钻去,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像在石头底下憋着难受似的,听着都跟着揪心。这哪是写泉声啊,分明是把山泉的“憋屈”写活了。
“日色冷青松”更绝。傍晚的阳光,本该带点暖色吧?可王维偏说它“冷”。夕阳照在青松上,松针都显得发白发淡,整个山里的光都跟着冷了,连带着空气都凉飕飕的。这哪是写日色啊,是诗人心里觉得冷,所以看啥都透着寒气。
王维一心向佛,诗里总带着股禅意。这两句不光写深山的环境,更像在说修行的人——泉声咽,是世间的艰难;日色冷,是修行的孤寂。可就在这冷清里,藏着股静下心来的劲儿。现在读这两句,好像还能看见那片冷青松,听见那声咽泉响,寒意从字里行间冒出来,却又不让人觉得难受,反倒觉得挺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