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都是同朝为官的诗人-李白和王维不熟吗 (同朝为官下一句)

文人一般喜欢圈内交友,唐代诗人更是如此,李白的朋友就比较多,如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等,,沙丘城下寄杜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作也都是为他们写的,杜甫的朋友圈也有很多诗人,如王维、高适、岑参等,大...

admin

文人嘛,总喜欢在圈子里交朋友,唐代诗人尤其这样。李白的朋友就不少,杜甫、孟浩然、王昌龄都算,像《沙丘城下寄杜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种诗,都是写给他们的;杜甫的朋友圈里也全是诗人,王维、高适、岑参都在列。

大唐那会儿,诗风盛行,诗人之间聚一块儿,喝喝酒、聊聊诗,互相写首诗赠来赠去,好像挺平常的事儿。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唐代诗人里也有不怎么来往的,比如李白和王维。

刚才举例就说了,李白和杜甫是好友,杜甫和王维关系也不错,至少挺互相认可的。王维比杜甫大个十来岁,后来王维走了,杜甫还专门写了组诗《解闷》,里面对王维评价老高了。

文人交朋友,看的还是灵魂和思想能不能对上眼吧。就算有杜甫当中间人,李白和王维愣是没啥往来,至少没见过他们互相写诗唱和的。

李白爱到处游山玩水,写了不少好诗;王维呢,就是山水田园派的。按理说,这俩人怎么着也得互相切磋切磋吧?可让人惋惜的是,压根没见过他们交往的记载,也没一起写过诗。

都是同朝为官的诗人-李白和王维不熟吗 (同朝为官下一句)(图1)

李白701年出生,762年走的;王维也是701年(也有说699年)生,761年没的。俩人简直就是同龄人!不光如此,公元730到731年,俩都在长安;742到744年,李白被召到长安当翰林供奉,那会儿王维也在长安当官。当时诗坛俩人都挺有名气的,按说不得互相拜会拜会、交流交流?可奇怪的是,大家盼着的那场面愣是没出现。

那为啥俩人没来往呢?

有人专门研究过,琢磨了几个可能:

政治地位不一样

李白名气大,不过好多是后来攒的。刚成名那会儿,他日子过得挺紧巴,想攀关系都没门路,后来才靠人引荐被召进宫当官。李白当翰林后,主要就是给皇上写诗逗乐,其实没啥实权。王维就不一样了,出身河东王氏,还中了进士,明显家底好,有功名在身,李白可比不了。

境遇心境也不一样

李白初入长安时,王维正赶上刚没了媳妇,心里苦得不行,仕途也不顺,心都凉了,慢慢想着归隐。等到第二次,李白当翰林后,皇上挺待见他,跟领导身边红人似的;可王维当时只是个侍御史。侍御史上面还有御史中丞,只有御史中丞才能向皇帝汇报事儿。王维官小,没资格参加宫廷活动,想跟李白碰面都难。

信仰更不一样

读读诗就知道了,王维信佛。《唐才子传》里写他“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也只有这样的人能写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种句子。李白呢,偏向道家,那种逍遥劲儿明显是学的老庄。晚年更“好黄老”。这俩人最大的区别就在这儿。所以遇到事儿不顺时,王维选择躲起来隐居,李白呢,就愤愤不平,还爱嘲讽几句。要是真碰上了,说不定也没啥共同话可说。

还有人扯到玉真公主,说李白、王维、她之间有感情纠葛。这说法多半是因为玉真公主引荐过李白,但历史也没个准儿,大家自己琢磨着信不信吧!


上一篇: 那他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吗-李白的文学造诣就不多说了 (那他是一个文明的英文) 下一篇:李白为何放弃翰林院的功名-请求辞归呢 (李白为何放弃回国)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