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达官贵人为何不爱吃猪肉-是怎么导致的 (宋朝达官贵人出行的交通工具)
还不知道宋朝达官贵人为何不爱吃猪肉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禁想起了宋朝文豪苏轼的一首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熟时莫催他,火候...
不知道宋朝为啥达官贵人都不爱吃猪肉的,今天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说起来,苏轼在黄州当团练副使那会儿,猪肉便宜得跟不要钱似的,他可没少吃,还专门写了首《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熟时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看得出来,苏轼当时是把猪肉当宝贝,吃了个够。
其实整个宋朝,猪肉价格都挺低的,便宜到离谱。
993年,有个叫牟晖的开封市民,气冲冲跑去敲登闻鼓告御状。宋太宗赵光义还以为出了啥大事,结果一问,牟晖说他家猪丢了,开封府不管,这才来告状。赵光义没生气,直接给了他1000文钱当补偿,还挺高兴地跟宰相赵普说:“今天有人来问我要他家的猪,我哪见过他的猪啊?不过咱俩能高兴的是,说明天下没冤民。”
北宋那会儿,一头羊要5贯(5000文钱),而猪才1贯,差了五倍呢。猪肉这么便宜,主要是因为上到贵族下到百姓,都不爱吃。这是为啥呢?
一、猪肉在“六畜”里排末尾
古人常说的“六畜兴旺”,指的是马、牛、羊、鸡、犬、豕。猪(豕)在里头基本垫底,跟牛羊没法比。你看形容好吃的字,比如“膳”“馐”“羹”,大多跟羊沾边,猪肉根本没存在感。
到了宋朝,马是战略物资,牛是生产工具,都不能吃,羊肉成了皇室餐桌上的首选。《续资治通鉴长编》里记载,有次名臣吕大防跟宋哲宗唠祖宗家法,就说“御厨只用羊肉,这都是能治天下太平的法子”。好家伙,吃羊肉都成治国秘诀了。皇室带头吃,贵族们跟着学,猪肉彻底被冷落。
二、古人觉得猪肉“脏”
《礼记》里说“君子不食圂腴”,“圂腴”指的就是猪肉。为啥呢?古人养猪,猪圈跟厕所建一块儿,猪爱在污泥里打滚,啥都吃,所以觉得猪肉不干净。《说文解字》还解释,狗和猪食性杂,跟人似的,君子仁爱,不该吃它们。后来《百草纲目》直接说“豕食不洁”,猪肉在大家心里就是不干净的代名词。
三、公猪没阉割,腥臊味儿太重
宋朝那会儿公猪基本都不阉割,肉里一股子腥臊味儿,特别难闻。而且辣椒还没传到中国,胡椒又贵,一般人家里不舍得往猪肉里放,怎么煮都有味儿,谁爱吃啊?
后来有人琢磨出个新煮法,把猪肉做得肥而不腻,软烂入味,香得很。有人说就是苏轼发明的,还叫“东坡肉”。
再后来阉割技术传开了,猪肉没味儿了,慢慢就有人吃了。到北宋末南宋初,临安(现在杭州)都有了专门的肉市,每天杀几百头猪呢。
如今,猪肉已经成为中国人食用最广泛的一种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