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贵族们为何推崇羊肉-竟差点把羊吃灭绝了 (宋朝时期的贵州叫什么)
在古代的肉类食物中,猪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非人们能够接受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猪一般都是散养的,体型瘦小,肉比较少,而且还有浓烈的腥膻味,所以大多数会选择牛羊作为主要的高等肉食,而牛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
古代人吃肉,猪肉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招人待见。那时候的猪基本都是散养的,长得瘦瘦小小的,肉少得可怜,而且那股子腥膻味儿,啧,估计很多人闻着就皱眉。所以大家更爱吃牛羊这些“高级肉”。不过牛那时候可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耕地拉车全靠它,根本不敢随便杀。汉代都立法保护了,谁杀牛就得吃官司,蹲大牢。

到了唐宋,牛的保护更严了,只有自然老死或者病死的才能吃或者卖。所以牛肉在古代肉食界地位很高,普通人根本吃不着。你看《水浒传》里,那些好汉动不动就来“切二斤牛肉”,多半是唬人的,真有牛肉谁舍得拿出来卖啊?
那能吃啥肉呢?羊肉啊,其次是驴肉。宋朝尤其厉害,贵族们就爱这一口,羊肉直接成了全民肉类,结果差点把羊吃到灭绝,哈哈。

《宋会要辑稿》里写了,宋朝皇宫一年光羊肉就得用43万多斤,猪肉才4000多斤,连零头都够不上。后来仁宗皇帝驾崩,办丧事的时候,京城里存的羊居然全被捕光了,这得多爱吃羊肉啊!
宋朝贵族更看不上猪肉,觉得那是“下等肉”,就爱吃羊肉,觉得这玩意儿是贵重好东西。每年到了能杀羊的时候,士大夫们抢着买,羊肉早就被抢光了,老百姓能分到的少之又少。这时候东坡肉就出来了——为啥?因为猪肉便宜啊,老百姓吃不起羊肉,只好琢磨着把猪肉做得好吃点,就有了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