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会出现这种场景-什么是榜下捉婿 (宋朝为何出不了一个汉武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朝,每个王朝的建立,或多或少,都会与其前朝有所区别,这也就使得这王朝产生与别的朝代都不同的新习俗,形成王朝特有的奇特景像,我们对宋朝的印象,大都禁锢在宋明理学之后,...
咱们今天聊聊宋朝那些事儿,别一提宋朝就只知道理学,其实那会儿可有意思多了。每个新朝代跟老前朝比,总得整点不一样的,宋朝也不例外。不过现在提起宋朝,很多人脑子里就冒出“宋明理学”,觉得那会儿的人肯定特古板,规矩多到窒息。其实啊,把那些老掉牙的偏见扔一边,宋朝那经济繁荣得,放到今天都算得上是“发达国家”了。真要细究起来,宋朝的氛围其实挺开放的,还整出不少现在听着都觉得新鲜的习俗。比如今天要聊的“榜下捉婿”,光听名字就够让人好奇的——古代人真这么直接?
“榜下捉婿”,顾名思义,就是“科举发榜那天抓女婿”。“榜”就是科举放榜的名次,那些金榜题名的读书人,就成了豪门大户眼里的“香饽饽”,得赶紧“捉”回家当女婿。这操作,搁今天看是不是挺敢想的?古人也这么开放?
宋朝有本书叫《萍洲可谈》,里面专门写过这事儿:“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人士,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意思就是,选女婿只看科举考得怎么样,什么生辰八字、家里有没有钱有势,全都不在乎。这事儿在富商家里更常见,有的甚至直接拿钱砸,就为了抢个当状元的女婿。
当时这风潮太盛了,甚至有人提前好几天就去放榜的地方排队,就为了第一时间看到榜单,“抢”个状元女婿。这阵仗,跟现在商场打折前连夜排队抢限量款,真没差。时间久了,还衍生出三种“抢人法”。
第一种是“预判式”。发榜前就根据自己打听的消息,猜哪个读书人能中,跟现在赌球赛马差不多,全靠眼光和消息灵不灵。要是真有人懂政策、又了解各个士子的品行,说不定真能“捡漏”抢到个潜力股。
第二种是“契约式”。提前跟读书人定好:要是中了榜,就立刻成婚;要是没中,婚事黄了,双方都不用负责。这招特适合那些想反悔的人家,稳赚不赔,就是有点寒碜那些没背景的读书人——全得靠真本事考中才行。
第三种就是最直接的“榜下捉婿”了。放榜那天,豪门大户直接开着“择婿车”去考场门口守着,看见上榜的读书人,拉上车就往家里带,好说歹说劝人家当自家女婿。这简直是“无本买卖”,但有个麻烦:要是读书人之前已经成亲了,总不能逼人家休妻吧?就算休了,这么为钱利休妻的人,以后保不齐会对自家不利,所以抢起来也得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