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什么-宋朝为何会改变皇位传承方式 (真相是什么?山东不明飞行物被击落,河南也出现了)
宋朝为何会改变皇位传承方式?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驾崩后,接替皇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其弟赵光义,打破了历朝历代君王父死子继的传统,让世人感到了诧异,宋太祖驾崩,...
宋朝皇位咋就变了传承方式呢?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一走,接他班的不是儿子,亲弟弟赵光义上了台。这可跟以前“爹死了儿子继位”的老规矩不一样,当时的人都挺纳闷的。后来大家瞎猜,说他是不是用不光彩的手段弄死了哥哥,“烛影斧声”的故事传得神乎其神。不过翻来覆去查资料,感觉还是“金匮之盟”这事儿更靠谱点。
先说说这个“兄终弟极”的源头,据说跟赵匡胤他妈杜太后有关。陈桥兵变那会儿,赵匡胤手里有兵,直接把后周八岁的小皇帝周恭帝给“请”下去了,自己当了皇帝,宋朝就这么开始了。他妈杜太后当时看着小皇帝给自己磕头,心里估计挺不是滋味——这孩子才多大啊,就被逼着让位,多可怜。她琢磨着,可不能让宋朝也走后周的老路,幼主当国容易被欺负,得想个法子让江山稳当。
后来杜太后病重快不行了,把赵匡胤叫到跟前,问:“你知道咱家咋得的天下吗?”赵匡胤说:“还不是靠您老人家的福气。”太后摇头:“不对,是后周那小孩太小,才让咱们钻了空子。要是当时是个大人当政,你能轮到你?”接着就嘱咐他:“你死了以后,别传儿子,先传光义,光义传廷美,廷美再传给你儿子,这样江山才牢靠。”赵匡胤虽然是个武将,但孝顺啊,虽然这规矩跟传统不一样,哪敢不听妈的?立马让宰相赵普写了诏书,藏在金匣子里,这就是“金匮之盟”。
赵匡胤听了妈的话,决定传位给赵光义。他心里清楚,陈桥兵变能成,赵光义帮了大忙。弟弟文武双全,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灭了不少国,功劳不小。而且那时候宋朝还没统一,南北还有别的政权,让有经验的弟弟当皇帝,肯定比两个没经验的小儿子强。为了让赵光义多历练,让他当开封府尹,位置比宰相还高。自己出去打仗的时候,还让他留守京城,管着家里事儿。所以赵匡胤驾崩前,赵光义手里已经攥了不少权力了。
赵匡胤一走,赵光义顺理成章当了皇帝,就是宋太宗。他这接班方式有点特别,当时朝里有人嘀咕,但事已至此,也没啥大动静,他很快就稳住了位置。宋太宗上台后,基本接着宋太祖的路子走,继续搞统一。派兵灭了吴越、漳泉这些小地方,还把北汉给收了,宋朝的地盘一下子大不少。他还搞了些新政策,让文化发展得挺好。不过他亲自打太原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没打赢,辽国太能打了。
“兄终弟极”本来是想让年富力强的人当皇帝,对国家有好处,但也埋了隐患。按杜太后说的,宋太宗该传位给弟弟赵廷美,可他自己不想传,就问宰相赵普:“这皇位该给谁啊?”赵普说:“太祖当年这事儿办得就不对,您可不能再错了。”这赵普也是个人才,当年帮着搞“金匮之盟”,现在又说太祖错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宋太宗既然不想传给弟弟,就开始动手清障碍。不知道为啥,三弟赵廷美被流放了,侄子赵德昭也自杀了。这下竞争对手没了,皇位自然就传给了他的儿子。
结果历史挺会开玩笑,宋太宗传到南宋高宗赵构这儿,他没儿子,只能在宋太祖的后代里找继承人。最后宋太祖的子孙宋孝宗又当了皇帝。宋朝总共319年,十八代皇帝,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后代各当了九个皇帝,也算扯平了。这到底是天意还是巧合,谁也说不清,反正就是这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