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北宋真宗时期-朝堂之上出现了以谁为首的五名奸臣 (北宋真宗时期,皇城失火)

北宋时期,宋廷出现了五名奸臣,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这五人被称为,五鬼,,其中王钦若和丁谓最为著名,但关于,五鬼,的来历,后人对,宋史,的记载有所怀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admin

北宋那会儿,宋廷出了五个出了名的“奸臣”,叫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合称“五鬼”,里头王钦若和丁谓最出名。不过“五鬼”这说法咋来的,后人老琢磨《宋史》里写的到底靠不靠谱,咱们今天就随便聊聊这五个。

北宋真宗时期-朝堂之上出现了以谁为首的五名奸臣 (北宋真宗时期,皇城失火)(图1)

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江西新余人。北宋大臣,给宋真宗、宋仁宗当过两回宰相,是“五鬼”里头的一个。

淳化三年考中进士,后来在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这些位置上待过,还当过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澶渊之战那会儿,他居然主张迁都到金陵,被宰相寇准弹劾,跑出去判了天雄军。等景德三年寇准罢相了,他知枢密院事。大中祥符初年,为了拍宋真宗喜欢神仙道术的马屁,伪造天书,到处找祥瑞,促成真宗去泰山封禅,真宗可信任他了。宋仁宗时候,当秘书监,后来官做到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还管玉清昭应宫、昭文馆,修国史也是他负责。两回当宰相,当时人叫他“瘿相”,估计是脖子有啥毛病吧。

天圣三年病死了,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葬在安徽凤阳。他主持编了《册府元龟》,所以现在还知道他。

丁谓

丁谓(966~1037年),字公言,苏州人,祖籍河北。北宋初年宰相,也是“五鬼”之一。

丁谓小时候就聪明,看书过目不忘,淳化三年考中进士,后来在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这些位置上干过。大中祥符元年(1008),被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来又当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也管过。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当平江军节度使,回老家风光了一把,“建节本镇,一时为荣”。辽兵打过来的时候,他安顿边塞还行,有点人夸他。没多久,他又帮宋真宗搞泰山封禅,真宗更宠他了,三司使、参知政事、吏部尚书、保信军节度使这些肥差都落他头上。真宗后期,他和首相寇准不对付,等寇准因为立储的事得罪真宗,丁谓就趁机诬告寇准要政变,把寇准搞下台,自己当上了首相,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皇太子听政时候,他又当门下侍郎、左仆射这些大官。皇太子赵祯即位(就是仁宗),又授他司徒兼侍中,一时风头无两,位列三公。可没多久,因为包庇宦官被弹劾,一路贬官。明道年间,丁谓当秘书监退休,景祐四年(1037)死了,葬在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林特

林特(公元951~1023),字士奇,福建宁德人,爷爷在福建当县令,全家就定居那儿了。

小时候聪明好学,十岁就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见南唐国主李璟,李璟让他当场作赋,一会儿就写完了,直接授了兰台校书郎。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灭亡,林特归宋,宋太宗让他做了长葛(现在河南长葛)的县尉。后来又当遂州录事参军、大理寺丞、陇州通判。端拱元年(988年),经宰相吕蒙正推荐,任三司户部勾院通判。

咸平年间(998~1003年),度支使梁鼎“制置陕西青白盐,前后上议异同”,宋真宗派林特去考察。林特调查完觉得这盐法对朝廷和百姓都不好,上书请恢复旧盐商贩,真宗同意了,升他为礼部员外郎。后来又当户部副使、盐铁副使。

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北征,命林特为同知留司三司公事。真宗谒陵,林特当行在三司副使,还参与制定新茶法,一年茶税多收了一百多万,升了礼部郎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封禅泰山,三年又祭祀汾阴,林特都是行在三司副使。后来以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修玉清昭应宫副使。七年,当上行在三司使。

乙未,以三司使林特为户部侍郎、同玉清昭应宫副使。

兖州景灵宫,太极观成,迁吏部侍郎。

天禧元年,为修上《圣祖宝册》副使,转尚书右丞。

天禧四年(1020年),升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太子宾客林特上表说皇太子赵祯见群臣不用回礼,真宗没批。后来改太子詹事。

那时候宰相丁谓用符瑞、土木工程拍皇帝马屁,林特就巴结丁谓,每次见都拜,一天见三次拜三次,丁谓也挺照顾他。

宋真宗病了,丁谓想提拔林特当枢密副使,李迪不同意。两人在殿上吵起来,结果都被罢相。

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即位,林特当刑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后来丁谓被贬,林特也被贬到许州(今河南许昌)当知州。后来又被召回朝,当户部尚书知通进银台司,判尚书都省,勾当三班院。不久病死了,赠尚书左仆射,后又赠太尉。

北宋真宗时期-朝堂之上出现了以谁为首的五名奸臣 (北宋真宗时期,皇城失火)(图1)

陈彭年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南城人,知识渊博,记性好,才华也出众。他当了大官,家里却很破旧,俸禄都用来买书了。真宗亲自去吊唁,看他家太简陋,感慨了好几天没上朝。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僖”。

陈彭年工作勤快,鞠躬尽瘁。朝廷典礼他没不参与的。对仪制、沿革、刑名这些学得特别深,要是啥制度前朝没记载,他也能找到依据拟出来。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人问他,他能对答如流,还总合真宗心意。后来进了内阁,大小事都他管。忙起来有时候累懵了,衣服帽子都穿反,甚至忘了花名,问身边的人:“这是啥花?”人家说是石榴花,他说:“这儿还有石榴花啊?”他官当得很大,但日子过得跟穷人一样,不讲究排场。史书说他“贵至通显,奉养无异贫约”。钱都买书了,死后没留下家产,子孙日子过得挺苦。

刘承规

刘承规一般指刘承规(949年—1012年),北宋“五鬼”之一,从宋朝刚建立时就当宦官,伺候过三朝皇帝,特别受信任。他管内藏三十年,在度量衡上研究挺深,给宋朝改权衡出了不少力。《太宗实录》和《册府元龟》这些书编修,他也有份。还参与过查封府库、平定民乱、防备契丹这些事。刘承规是宋代宦官里挺有作为的一个,他的一些事,值得说说。

刘承规功劳不少,官当到宣政使、应州观察使,还专门设了个景福殿使让他当,挺宠他的。后来改任新州观察使。史书说他精力好,廉洁,喜欢儒学,爱藏书,能考据事实,对读书人也好。

刘承规虽然是宦官,但主要管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这些事,皇帝挺倚重他。死后追赠左骁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使,谥号“忠肃”。大中祥符七年,玉清昭应宫建成,真宗又追赠他为侍中,还派使者去他坟上祭告。那时候二圣殿塑功臣像,真宗专门让塑刘承规的像在宋太宗像旁边。

在宋代宦官里,死后有谥号的,刘承规是第一个。他的像能跟宋太宗一起祭拜,在宦官里也少见。

后人评价

宋人王称《东都事略》王钦若传里就写了,宋代这五个人就有“五鬼”的叫法。说《宋史》故意改史料,这说法有点悬。其实《宋史》写得挺急,倒是保存了不少原始史料,不太像故意改的。

再说说他们到底干了啥坏事叫“五鬼”的。比如王钦若,后人翻《宋史》挑出四条:爱投机取巧,抢别人功劳;拍皇帝马屁,搞些迷信活动;挑拨离间,说坏话整政敌;出了事就甩锅给别人。但这些人吧,也有功劳,而且攀附皇帝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真要说他们是奸臣,好像也有点勉强。宋朝的《奸臣传》也没把他们五个放进去,所以到底怎么样,还得后人自己琢磨琢磨。


上一篇: 与宋真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被奉为财神-关羽是个武将 (与宋真宗有什么关系) 下一篇:出于什么目的-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 (离异男撩已婚女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