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宋朝为何没有把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 (宋朝为何没有大一统)

宋朝为何没有把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朝的经济就不必多说了,是公认的封建时期的第一,为什么这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却不能转化为军事力量,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的...

admin
宋朝经济那么牛,为啥军事却拉胯?主要就俩政策闹的:“守内虚外”和“重文轻武”。 宋朝的经济不用多说了,封建王朝里排第一,可这钱袋子鼓鼓的,愣是没变成能打仗的拳头,问题就出在那俩政策上。 宋朝从赵匡胤960年建那会儿起,就一心想着统一全国。到了宋太宗赵光义,979年灭了北汉,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没了。可幽云十六州——当年石敬瑭割给契丹的——还在辽国手里呢。 赵匡胤早惦记着这事,还弄了个封桩库,每年存钱,跟大臣说:“要是契丹肯还幽云,咱就拿钱买;不干?咱就招兵买马,自己打!”结果他没来得及动手就挂了。 但辽国可不是五代那些小政权能比的,人家是马背上的民族,打仗比宋军能打多了。赵光义两次打辽,都输了,死了不少兵,他自己还被射了一箭。这下他彻底蔫了,下令边将别主动惹辽兵,等他们打进来再打。 打辽没几年,993年,四川就闹起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时候北宋才建国33年,刚灭北汉14年,一个王朝刚起来就爆发这么大的农民起义,挺少见的。主要是五代那会儿,有点兵力的都想自己当皇上,老百姓苦啊。 宋朝虽然不像秦朝隋朝那么狠,但打天下的时候征粮征兵,有些宋军还抢老百姓,搞得老百姓怨气很大。一开始小起义就不断,后来王小波、李顺带着人攻下了成都,建了个大蜀。宋朝花了半年多才打下来,但这次起义把统治者吓得不轻。 打幽云的事,赵光义再也不提了。他还跟近臣说:“国家不怕外敌,就怕内乱。外敌好防,内患难办啊。”这话意思很明显:防内比打辽重要多了。 宋朝按“内外相制”的规矩,在京城周围屯了几十万禁军,主要就是防着地方造反和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之后,防内成了重点。哪地方闹饥荒,朝廷立马派兵过去,随时准备镇压。当地政府还把能当兵的饥民都拉进军队,怕他们闹事。到了宋真宗,宋辽打不动了,签了“澶渊之盟”,开始拿钱买和平。这下“守内虚外”的政策就算定死了。 宋朝为何没有把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 (宋朝为何没有大一统)(图1) 再说说“重文轻武”这事儿。 先说说为啥宋朝会搞这个。唐朝为了防外敌,在边疆设了节度使,管着军队和地盘。后来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管军队、管老百姓、管钱,基本是半独立王国。唐玄宗那会儿,安禄山一个人管三个镇,全国精兵都在他手里,结果搞出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虽然平了,但节度使的威胁还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后,节度使们更嚣张了,朱全忠(朱温)直接控制皇帝,废了唐朝自己建了后梁。唐朝就这么亡在自己设的节度使手里。朱温统一不了,其他节度使互相打,强的称帝,弱的割地,这就是五代十国。那会儿节度使还是横行霸道,部下也都是兵痞,动不动就兵变抢皇位。唐朝留下的祸患,五代十国还在继续,老百姓苦不堪言。 宋朝是赵匡胤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起来的。那会儿节度使遍地都是,有的将领还喊“天子,谁拳头硬谁当,哪来的龙生龙凤生凤?”大家靠军队互相抢地盘,兵变家常便饭。赵匡胤自己就是殿前都点检,管着禁军才兵变成功。他太清楚了:谁有兵权,谁就能兴;谁没兵权,谁就完蛋。自己能当皇帝,就怕别人也这么干。所以为了保住宋朝,必须削弱武将的权力,这就是“重文轻武”的由来。 宋朝自己靠兵变上台,对大臣防得很死。为了保住江山,就搞“重文轻武”。刚建国那会儿,节度使还是管着军队、老百姓、钱,跟小王国似的。赵匡胤和赵光义就想办法削弱他们:965年,把各地的税钱(除了军费)全收到中央,断了节度使的财路;还把各州的精兵调到中央,收了他们的兵权。赵匡胤还取消了殿前都点检,设了马、步、殿前三个都指挥使,也就是三帅分权,谁也说了不算。禁军高级军官用资历浅的,还经常换,防止士兵和将领关系太铁。后来又搞“更戍法”,军队到处换防,将帅不跟着兵,美其名曰“让大家别太累”,其实是怕将兵联合起来造反。这么一来,武将擅权和藩镇割据的危险没了。同时,宋朝开始重用文官,赵匡胤就定下“以文官治天下”的规矩。宋仁宗时蔡襄说:“现在当官的,基本都是文人:大臣是文官,伺候皇帝的是文官,管钱的是文官,带兵的大帅也是文官,管地方的还是文官。”甚至有人说:“状元就算带几十万兵,把幽云打回来,在太庙献捷,荣耀都比不上考中状元的时候。”这话有点夸张,但能看出宋朝多看重文人。宋太宗还说过:“五代藩镇祸害老百姓,我现在用一百多个文人管地方,就算他们都贪,也坏不过一个武将。”所以宋朝扩大科举,给读书人好待遇,拉拢士大夫一起统治。“重文轻武”就这么定下来了。 宋朝为何没有把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 (宋朝为何没有大一统)(图1)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在当时也挺管用,但副作用也大,比如“积贫积弱”。就算经济再好,统治者也不肯把钱变成军力,所以宋朝的军事一直比不过辽、西夏这些少数民族。“重文轻武”防住了武将造反,却把武将的积极性全搞没了,军队战斗力也跟着下来了。从赵光义后期开始,打辽、西夏、金老是输,就是这政策闹的。让文臣带兵,皇帝好控制,但文人大多不懂打仗。北宋中期范仲淹、韩琦这种会打仗的文官,少之又少。这么下去,怎么防外敌?跟少数民族打仗总吃亏,外交上也被动。就连侬智高突然造反,宋军都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靠狄青才压下去。这就是“守内虚外”、“重文轻武”带来的后果——宋朝的军事,就是这么拉胯。 宋朝为何没有把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 (宋朝为何没有大一统)(图1)


上一篇: 宋朝也有外卖行业吗-宋朝有哪些皇帝喜欢外卖 (宋朝也有外卖小哥吗) 下一篇:宋朝时期-元宵节有多重要-元宵节曾被成为狂欢节 (宋朝时期元字怎么写)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