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全被一个官二代毁了!-宋朝本能有一次称霸大陆的机会 (结果全被一个男生喜欢)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登基,这位忍够了北宋憋屈场面的青年皇帝下定决心啃掉西夏,因此不惜血本打造了足以争锋辽夏的骑兵军团,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爆发内讧,宋神宗闻报后果断拍板,于是北宋历史...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登基,这位憋屈了许久的青年皇帝终于忍不住了,决心啃掉西夏,那会儿他可是下了血本,打造了一支能跟辽夏掰手腕的骑兵军团。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自己家里闹起来了,宋神宗一听立马拍板,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元丰五路伐夏”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五路大军全是精兵强将,一路打得西夏军找不着北,兰州、米脂、夏州这些西夏的命脉之地,全被宋军端了。
这里面给西夏差点来个致命一击的,是环庆路的刘昌祚。刘昌祚是烈士子弟,北宋出了名的猛人,一身武艺杠杠的,早先出使辽国,把辽国君臣都镇住了。同时这人也是个实诚人,就知道闷头打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可这次出征,他碰上了个坑爹的友军——环庆路的高遵裕部,说好会合,结果磨磨唧唧,怎么等都没影儿。
但刘昌祚根本不怕,带着5万人就冲了进去。清水河这一仗,5万宋军追着10万西夏军打了20里,直接把西夏军打崩了,大军的刀尖都快捅到西夏都城灵州了,眼看就要拿下灵州,甚至灭了西夏,结果这时候,那个坏事的高遵裕总算慢悠悠来了。
要说这次五路伐夏,哪路统帅的名头最响,那得数高遵裕——他家底太硬了。他亲爷爷是开国功臣、抗辽英雄高琼。
凭着这么牛的家世,高遵裕在军界混得风生水起,也被惯得有点飘,心高气傲。这次伐夏的五个统帅里,就属他能力最差,可北宋还是给了他个重要活儿:节制刘昌祚。
都说北宋重文轻武,其实跟论资排辈比起来,重文轻武都不算啥。当兵的再能打,也不如有个好出身。功臣子弟打仗当大官太正常了,更别说高遵裕的亲侄女还是宋神宗的亲娘。
可当初任命高遵裕时,宋神宗的亲娘立马急眼了,赶紧拦着说:“我太清楚这小子了,有点小聪明,但格局小得可怜,用了他肯定坏事。”结果宋神宗压根没把这话当回事。
上了战场的高遵裕,先是行军路上稀烂,部队走得慢悠悠,硬是错过了清水河大战。好歹紧赶慢赶,总算在刘昌祚兵临灵州时碰上了。这下该一起打灵州了吧?
没想到,看了刘昌祚的高光表现,高遵裕的嫉妒心直接上来了,一见面就冲刘昌祚一顿猛喷,把刘昌祚骂得狗血淋头,顺手还把他的指挥权给夺了。
搞笑的是,别看他行军慢,抢功倒是一点不慢。高遵裕收拾完刘昌祚,给宋神宗的奏报里大手一挥,把刘昌祚的功劳全揽自己身上。宋神宗看到捷报乐开了花,但他绝对想不到,一场大祸要来了。
之后,高遵裕的环庆军摆开架势猛攻灵州。可在他瞎折腾下,攻城的最佳时机早就没了。接着他又瞎指挥,专挑难啃的骨头啃,碰得头破血流。急眼了,高遵裕干脆在城外狂喊:“还不投降!”
被高遵裕坑过的刘昌祚不计前嫌,帮着高遵裕打援这种苦差事,好几次把西夏援军揍得找不着北,这才让高遵裕能安心攻城。可让高遵裕憋屈的是,自己打得灰头土脸,刘昌祚打援反而节节胜利,还缴获了一堆好东西。
实诚人刘昌祚不记仇,还特地给高遵裕送物资。没想到小心眼的高遵裕直接炸了,说刘昌祚这是在羞辱他,差点让人把刘昌祚拉出去砍了。谁受得了这窝囊气,刘昌祚一气就病倒了。
宋军围攻灵州18天后,西夏终于动手了。他们掘开黄河大坝,黄河水“哗”一下就淹过来了,宋军猝不及防。西夏军全线反扑,高遵裕当时就软了眼。眼看他和他的环庆军要完蛋,病中的刘昌祚又站出来了,在滔滔洪水里带着部队死扛,硬生生扛住了西夏军的疯狂反扑,带着部队全身而退。
但整个北宋历史上,离灭亡西夏、拿下河西走廊最近的一次机会,就这么被官二代高遵裕一顿胡来彻底葬送了。
更气人的是宋神宗后来的处理:闯了大祸的高遵裕轻轻责罚就完了,累死累活的刘昌祚却背了黑锅,被高遵裕扣上所有罪责,默默贬官走了。
连追责都这么坑爹,北宋没拿下西夏,看着是意外,其实早就注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