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赵构还是杀了他-伪楚-张邦昌做了一个月的 (赵构把皇位让给了谁)
张邦昌和赵构曾患难与共,后来,在金人的胁迫下,张邦昌曾做了一个月的,伪楚,皇帝,但张邦昌从不以皇帝自居,在金人撤离后,他马上还政于康王赵构,再说了,张邦昌本来已经逃出了汴京,只是为了避免金人屠城,才不...
张邦昌和赵构当年一块儿经历过事儿,算是有过命的交情。后来金人逼着,张邦昌硬是当了三十三天“伪楚”皇帝——注意,是硬被架上去的。这人当了皇帝后,压根没把自己当回事儿,金人一走,立马把玉玺送给了康王赵构,请他登基。再说,张邦昌其实早就跑出汴京了,就怕金人屠城,才不得不回来顶这个雷。可奇怪了,这么个识大体的家伙,赵构最后为啥还是把他给杀了?
(张邦昌剧照)
那金人为啥非得选张邦昌呢?说说他的背景。
北宋快完蛋那会儿,张邦昌是大臣。金兵围东京(现在开封)的时候,朝廷里分两拨:一拨是权臣王黼带着的主和派,一拨是李纲带着的主战派。张邦昌跟王黼一伙的,自然天天喊“议和议和”。
宋徽宗那会儿就知道画画搞艺术,一看金兵来了,吓得把皇位传给儿子钦宗赵桓。结果王黼以前反对赵桓当太子,钦宗上台后就把王黼给办了——说是“强盗所杀”,谁信啊。张邦昌站错队了,也被派去金营谈判,为了表诚意,还让康王赵构一块儿去当人质。
张邦昌在金营拼命说好话,求金人别杀他俩。结果钦宗那边倒好,偷偷让李纲带人偷袭金营!这操作差点把张邦昌和赵构送走。要不是张邦昌拼命说“这绝对不是朝廷授意的”,再加上他议和卖力,金人可能真就把他们宰了。所以赵构对张邦昌,那时候还挺念旧情的。
可惜钦宗这波操作太迷,金人放了他俩,却让钦宗自己去金营谈。钦宗吓得啥条件都答应,结果金人还是攻破汴京,把徽钦二宗和一堆皇亲全抓走了。北宋虽然没了,但金人当时主要还是想要钱,懒得自己派人守汴京,就想着找个傀儡帮他们收岁币。一直主和的张邦昌,就成了金眼里的最佳人选。

(金人的进攻,图取其意)
二、被逼当皇帝,他偏不摆谱。
张邦昌这人吧,虽然软了点,但对宋朝还是忠心的。所以金人让他当皇帝,他直接拒绝,跑出汴京了。金人哪跟你讲道理,直接放话:“三天不来登基,屠城!” 汴京城里一听炸锅了,官员们联名求张邦昌出来顶上,不然全城百姓都得完蛋。张邦昌没办法,只能回来,接了金人的册封,当上了“大楚”皇帝。
但他当得那叫一个谨慎。首先,不去皇帝该待的紫辰殿、垂拱殿,挑了个偏殿办公;办公桌也不按规矩朝南,偏要朝西摆着。其次,坚决不让大臣给他磕头,议事时自称“予”,不叫“朕”;发文书也不写“圣旨”,写“手书”。有人巴结他,劝他“当皇帝就得有皇帝的样子”,他死活不干。他心里清楚,自己就是个临时工,迟早要把位子还给赵家的。所以得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还是宋朝的臣子。
(赵构剧照)
三、把皇位还回去,还是被杀了。
金人一走,张邦昌立马带着传国玉玺,跑到应天府找康王赵构,把玉玺交出来,恭请他登基。还怕赵构没到,先让元佑皇后垂帘听政。随后张邦昌跪地上哭,请赵构治罪,赵构看他识相,就原谅他了。这时候,他当皇帝刚好三十三天。
赵构能当上皇帝,张邦昌出了大力,所以刚开始还让他官复原职。但问题来了,朝里大臣不买账啊,纷纷弹劾他,说他是“伪朝之君”,连元佑皇后也对他当皇帝这事耿耿于怀。要求严惩张邦昌的声音越来越大,赵构顶不住压力,只能把他贬到潭州(现在长沙)当了个节度副使,还派人盯着他,随时汇报。
这么轻的处罚,民间都看不下去了,都说“赵构的皇位是张邦昌送的,他不敢动张邦昌”。正巧这时候,金人听说张邦昌被贬,又带着兵打过来了。赵构这时候得靠李纲这些主战派,但李纲直接撂话:“不杀张邦昌,我不当宰相!” 赵构没办法,只能下令赐死张邦昌。
当然,赵构心里到底是不是早就想杀他,表面装作无奈,那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