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很开放吗-历史上的唐朝是什么样的 (唐朝真的很开放吗?)
对历史唐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之初,,全唐诗,记载,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的外交繁荣局面,唐朝政府不...
说到唐朝的对外关系,那可真是一段热闹又开放的时光。《全唐诗》里就有记载,“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想想都觉得那会儿长安城里,怕是到处都能看到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唐朝不光跟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来往,连东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都受着唐朝文化的影响。
唐朝刚建立那会儿,唐高祖李渊给高句丽王建武的国书里就写得明白:“绥柔万国,普天之下,情均抚字”,意思就是咱们要好好对待各国,让大家都安安稳稳的。还说“方今六合宁晏,四海清平,玉帛既通,道路无壅”,大家和平相处,互通有无,多好。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认同这方针,在《贞观政要》里还说过,得先把自家经济搞上去,“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他还反对随便用兵,“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这话听着就实在。
为了招待外国使节,唐朝每年从国库拨出一万三千斛粮食,武则天时期更实在,还分等级给。《唐会要》里写着,证圣元年(695年)规定,南天竺、大食这些国家的使节,给六个月粮;尸利佛誓、真腊这些给五个月,林邑的给三个月,够意思吧。

后来海外来的人越来越多,714年干脆在广州设了个“市舶司”,专门管外贸。还特意保护外商,不让官员乱收税。唐文宗还专门下旨说:“南海蕃舶是慕化而来,别让他们觉得税重,该给的照顾不能少。”岭南、福建、扬州的蕃客,节度使要经常问候,除了固定的税,随便他们自己交易,别再额外加税了。
对外国人来华甚至移民,唐朝也有法子。《通典》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规定,“没落外藩得还,及化外人归朝者”,州镇先给衣食,再上报安置。民事纠纷也分情况,“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挺公平的。

唐朝还特别爱用外国人,不管出身,有本事就行。比如西域安国的乐工安叱奴,618年刚打下天下就被封了五品散骑侍郎。高丽人王毛仲,本来是官奴,后来被玄宗提拔到三公。天竺来的天文历法专家,像瞿昙罗、瞿昙悉达这些人,直接安排到司天台管天文。
这开放政策,其实也跟“怀柔远人”的老想法有关。魏征就劝过唐太宗,别学隋炀帝耀兵,得修文德,“中夏安,远人伏矣”。唐太宗后来跟大臣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话听着就敞亮,难怪各国人都把他当父母一样。

唐朝最高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没想着靠武力扩张,更不是闭关锁国,就是实实在在地跟各国交朋友,大家各过各的,但都得平平安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