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灵异事件 > 正文

败家子传奇:富家子荒唐人生与三次惊天逆转

老王也算老来得子,快四十才有这儿子——前面生了好几个,全都夭折了。和他父亲不......

admin
老王有个儿子,王中农,可算是老来得子。前面几个孩子都夭折了,这一个可得好好看着。 王中农从小就不是读书种子,十几岁了,写文章还磕磕绊绊。老王也不逼他,反正自己也不指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有出息。 有一次,教书先生说:“你拿回去给你爷老子看看,问问他你做得怎么样。” 王中农兴冲冲地回家给爸看自己的作品。老王正在栽药,瞟了一眼,淡淡地说:“还做得!” 那话可有多种解释,既可以理解为“不错”,也可以说“勉强过得去”。 王中农对父亲那是敬畏不已,不敢多问。 老王的老婆就问:“这文章到底怎么样?” 老王笑着说:“我是十八岁中秀才,他呀,我看到八十岁差不多!” 王中农虽然不擅长书本,但啥乐器都能玩得溜。擅吹笛子、拉二胡,各种打击乐器也样样精通。 村里有个叫“三角班”的戏,三个角色,生、旦、丑。王中农负责乐器,有了他负责“打家什”,戏班的阵容就杠杠的。 他长得高瘦,面貌俊秀,皮肤白皙,扮相极佳,唱功也好。每次去外村演出,经常有人误以为他是女人,年轻的姑娘们也对他情有独钟。 这群演员啊,就是发烧友,没专业舞台,观众都是地方百姓,没有赞助,纯粹是爱好。每次演出,只能靠村民凑钱,一场下来,导演、演员、剧务能聚在一起吃顿好吃的。 中国人对表演艺术很热情,但对演员这个行业又瞧不起,认为是不体面的职业。像王中农这样家境好的子弟,热衷于演戏,也被当成是家门不幸。 所以,每次演出,他母亲都竭力反对,有一次,甚至把鞋藏起来,硬是把他按着,不让他去。 王中农的手艺高超,尤其擅长木工,几乎是天生就会。以前农村磨米,用的是自动碾头,榨油也需要旋转碾盘。 这些技术在农耕文明时代是最高的成就,需要弯曲木头,组装起来。稍有差错,就组装不成,容易损坏。 王中农只是在旁边看,问问,就自己琢磨出来了。核心技术是绝不过传的,那是木匠赖以生存的本钱。 有一天,有人想造碾坊兼榨油坊,但没木匠愿意做。王中农主动揽下。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他没学过木工。于是王中农许诺:没造成不要钱,如果材料报废,就双倍赔偿。 他一个人在那选料制作了一个冬天。安装那天,全村人都跑来看热闹。没想到,他居然成功了。 连村里最有名的木匠都特意来看看,看完后感叹:“我这斧子要扔了,我一世造的,转得没他快!” 那个碾坊兼榨油坊我小时候见过,工作了几十年也没修过,运转状况仍很好,可惜后来被人贱卖了。 他这样的天赋,随便学点什么,都能有所成就,但他家又有钱,学什么手艺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只能做一个无所事事的“公子”了。 世界上很多人,似乎不能理解这种状态。王中农有好多姑娘喜欢他,但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年纪轻轻,喜欢在风花雪月里厮混。 现在很多人都在感叹世风日下,但我认为,中国有些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风”可言的,比如风月场所,除了新中国成立后那段时间,应该没什么区别。 以前从我们县到邻市有一条路,路旁有很多“妓寮”。那些地方用茅草屋搭起来,规格不高,挑担的挑夫用两升米就能睡一觉。王中农也经常去。 老王对此好像不太在意,倒是他的母亲,觉得丢尽了脸,经常教训他,但效果不大。他的母亲家是附近地主,产业比老王家还大。 按照习俗,家里孩子不听话,最能管住的就是舅舅。叔叔伯伯不好打侄子,但舅舅可以。于是王中农的母亲让两个弟弟管教儿子。 两个弟弟是读书人,想来想去也说不过去。王中农也不反抗,好像什么都听进去。 王中农的母亲想让儿子改改,可是总是差了点。 后来,王中农的老婆为了让他改好,偷偷给他安排了一场戏,他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还喜欢赌博。说不定,发明赌博的人,就是一个人性艺术的大师。 对于有钱人来说,流连风月场所只是道德问题,真正的销金窟是赌场。 据传,王中农输红了眼,私自把十几亩地当做赌注输了。债主上门写地契,王中农的母亲气得要上吊。 老王爽快地签字画押,对王中农说:“我们几十岁了,这些田带不走,你能改,是最好,看你怎么到世上做人。人就怕先甜后苦啊!” 另外一个经常和王中农一起赌的人,没这么幸运,输掉二十多亩地后,他父亲把他捆起来,召集家族会议,差点用行家法了。 幸好他老婆救了他,他这才逃过一劫。 那个时候,还是有人看守的,但毕竟是人命,跟自己又没有多大利益关系,就装作没听见。 老王没死之前,王中农还有所顾忌。老王改路的时候三道弯,那暗示了王中农人生转机。 后来,王中农靠着自己的才能,成了我们村最厉害的木匠,并且把这门手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他终于改掉了过去的恶习,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上一篇: 三十年前灭门恨,今朝恶报子孙殇 下一篇:老王风水局:邪地养家,搬移路断香火绝
  • 灵异事件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