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的刑法
古代的刑法里,女子的身份和她们所犯的罪行往往被视作家族甚至国家的面子问题。比如在汉代,所谓“通奸”就会被划进重罪的行列,轻则被鞭笞、流放,重则会被斩首或车裂。与
古代的刑法里,女子的身份和她们所犯的罪行往往被视作家族甚至国家的面子问题。比如在汉代,所谓“通奸”就会被划进重罪的行列,轻则被鞭笞、流放,重则会被斩首或车裂。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罪名往往和“贞节”挂钩,哪怕是一次不慎的私奔,也会被列为“失妇”。这类案件在律令里往往会加上“贱妇”“不道”等字眼,判决时的刑罚也会比同类的男性更严厉。
再往后到唐朝,法律开始对罪名做了更细的区分。比如“盗窃”在男子和女子之间的处罚差别并不大,但如果盗窃的对象是寺庙或皇宫的财物,女子就会被视作“背德”,容易被判以杖刑或流放到边疆。还有一种叫“绞死”的极刑,虽然主要针对谋逆或大逆不道的男性,但在极端情况下,涉及“叛乱”的妇女也会被执行同样的刑罚,只是文书上会标注为“附带罪”。
宋代的刑法更注重“礼法”。如果女子在婚姻中犯了通奸,被发现后往往会被送去官府审判,判决可以是“鞭笞”加上“拘役”。对待寡妇再嫁的情况,法律会把它视作“违背孝道”,轻则被罚款,重则会被驱逐出城,甚至在极端案例里被处以杖刑。值得一提的是,宋律里还有一种针对“擅自外出”的条款,若未得到家属许可就离家,往往会被视作“扰乱秩序”,罚金之外,还会被登记入案,影响其后代的科举资格。
明清时期,酷刑的使用又出现了新变化。比如“杖刑”在女性身上使用时,会加上防止伤及生育器官的限制,但如果罪名是“谋害皇室成员”,即便是妇女也会被“斩首”。此外,清代的“女囚”有时会被关在专门的女牢,监管方式更为严苛,食宿条件差,甚至会被强迫做苦役,以此来震慑其他潜在的违纪者。
总的来看,古代对女人的刑罚往往和她们的社会角色紧密相连。所谓“失妇”“不贞”,往往比同等罪行的男性受到更为严苛的惩处;而涉及国家机密或政治阴谋的案件,则不论男女都可能面临极刑。这样的一套体系,既是法律本身的体现,也映射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行为的严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