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为何把军权交给李严呢 (刘备临终前为何说子龙不可重用)
刘备托孤之时,找来两位辅助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当丞相主抓蜀国内政,另一个就是李严当中都护,掌管内外军事,为何不交给诸葛亮内政、军事一起抓呢?很简单,刘备是分权,为了刘禅能够坐稳皇帝位,公元222年八月,...
刘备托孤那会儿,找了俩帮手:诸葛亮当丞相管蜀国内政,李严当中都护抓内外军事。为啥不让诸葛亮既管内政又抓军事呢?其实就一个字:分权。刘备怕自己一走,没人压得住场面,得给刘禅留个安稳的位子。
夷陵之战那会儿,刘备打吴国输得挺惨,公元222年八月,赶紧把李严叫到永安,让他当尚书令,管奏章传命令,这官儿权力不小。
到了第二年二月,刘备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赶紧下诏让李严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李严被封为中都护,没多久又成了都乡侯,还给了假节——这玩意儿相当于尚方宝剑,能先斩后奏。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挺有意思。刘备临死前,当着大伙儿的面问诸葛亮:“你比曹丕强十倍,肯定能安邦定国。要是刘禅还行,你就辅佐他;他要是不成,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这话一出,估计在场的人都懵了——刘备这是啥意思?都让诸葛亮自己当皇帝了?

后来有人琢磨刘备为啥这么说,大概两种想法:一种是说刘备是明君,诸葛亮是贤臣,俩人关系好得跟鱼水似的,愿意把天下都托付给诸葛亮;另一种就觉得刘备心眼多,病榻上藏着小心思,想用这话把诸葛亮套牢。
其实吧,这两种可能都有。刘备在的时候,谁敢造反?可他一走,刘禅那点威望和能力,镇得住下面那些老臣吗?刘备故意说这种“惊天动地”的话,就是吃准了诸葛亮的性格——这人忠心,肯定不会真的取而代之。光靠语言还不行,得有实际行动防着点。所以刘备病重时就把李严调到身边,先让他干点重活儿,临终前直接把军事大权交给他。那为啥偏用李严呢?蜀国那么多能人,刘备就看中他仨特点:
1、威望和民心
李严这人爱面子,在他当过官的地方,老百姓都挺喜欢他,“吏民悦之”嘛。虽然威望比不上诸葛亮,但群众基础还是有的。
2、治政能力突出
年轻时李严在刘表手下当小吏,挺能干,升得快,后来做了几任县令。刘表死后,曹操占了荆州,李严不愿跟曹操,就跑益州投奔刘璋。刘璋看他有本事,直接提拔成成都县令,干得上下都夸。没多久又升了犍为太守,表现贼好。他还带着老百姓凿天社山、修沿江大道,虽然累,但确实方便了大家,所以老百姓特别拥护他。
3、优秀的统兵能力
刘备打益州的时候,李严在绵竹带兵拼死抵抗,让刘备记住了他的军事本事。公元218年,蜀国境内马秦、高胜这些人造反,有几万号人。刘备当时在汉中和曹操对峙,主力回不来,李严就带着自己郡里的几千人去平叛,结果把马秦、高胜给砍了,剩下的乱匪都放回家种地了。后来夷帅高定又反了,围攻新道县,李严又去救火,平了叛乱。刘备听了可高兴,立马封他个辅汉将军。所以说李严的军事才能其实不差,就是很少参与对外打仗,所以大家不太熟。
不过吧,这事挺打脸的——就是这个李严,刘备死后,他居然劝诸葛亮接受九锡,还怂恿诸葛亮当王,被诸葛亮一顿狠批。刘备要是在地下知道了,估计得气活过来:自己辛辛苦苦找来制衡诸葛亮的人,结果是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