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曹魏境内为何经常发生地方武装叛乱-三国时期 (曹魏境内为何称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按字面意思...

admin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之后、晋朝之前那段乱糟糟的年月。曹魏、蜀汉、东吴三家打得不可开交。其实啊,说到三国,大家可能都觉得是220年曹丕称帝之后才算,但仔细琢磨,真正的三国乱局,得从曹操拉队伍反董卓那时候就开始了。后来大家聊三国,最津津乐道的也就是190年到234年这四十多年。不过今天咱不聊那些英雄故事,专门唠唠曹魏为啥总被地方武装搞得头疼。

曹魏境内为何经常发生地方武装叛乱-三国时期 (曹魏境内为何称王)(图1)

曹魏为啥总有人叛乱?

第一锅,得算曹操和曹丕的。

要说曹操,可能有人觉得冤,但三国这乱象,他确实脱不了干系。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套,把袁绍他们这些世家大族都看馋了——“凭啥他能玩,我不能玩?”结果就是一堆人学他,可最后只有曹操玩明白了。

虽然曹操没直接把汉献帝踹了自己当皇帝,但他这操作,对那些有野心的人来说,就是赤裸裸的刺激——“曹操能当权,我为啥不能?”

更别说曹丕了,直接把他爹没干的事儿干了,逼着汉献帝演了出“禅让”戏码,自己坐上了皇位,曹魏就这么正式成立了。曹丕这一下,把天下所有有非分之想的人都给点着了——“他曹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为啥不敢?”

第二,这三分天下的局面,太让人眼红了。

自打秦朝统一,汉朝四百多年都是大一统,谁不想当皇帝一统天下?可曹丕称帝后,没赶紧把东吴、蜀汉灭了,反倒让他们各立门户。这下好了,天下还是乱糟糟的,机会遍地都是——“曹魏都占着地盘当皇帝了,我为啥不能试试?”那些有野心的人一看,心里的小火苗“噌”就起来了,能不折腾?

第三,东汉留下的烂摊子,曹魏得慢慢收拾。

所谓东汉的遗留问题,首先是汉朝四百多年,影响力哪能说没就没?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不少都是靠着汉朝起来的,心里头对汉室还有念想。虽然曹魏势力大,他们不敢硬刚,但背地里搞小动作啊——扶持点乱七八糟的势力,让他们去跟曹魏拼命,自己坐山观虎斗。

更重要的是,“反曹拥汉”这面旗,在反对曹魏的人手里太好用了。有这面旗,就能拉更多人,还能喊出“师出有名”的口号。毕竟曹魏是取代的汉朝,天下想恢复汉室的人,第一个就盯着他。

其次,东汉末年为了保命,让地方官自己招兵买马,结果这些地方势力越玩越大,虽然曹操收拾了一波,但总有漏网之鱼。这些人手里有兵,心里有野心,一看三国乱局,立马又蹦出来想分一杯羹。

曹魏境内为何经常发生地方武装叛乱-三国时期 (曹魏境内为何称王)(图1)

那这些叛乱的人,都是哪来的呢?

东汉末年打董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私兵,后来大部分被曹操灭了,但总有漏网的啊!这些人东躲西藏,路上再拉点地痞流氓,就成了地方武装,专门跟曹魏对着干。

还有黄巾军,张角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忽悠得几十万百姓造反。虽然黄巾军没撑多久,就被打散了,但余部没消失啊!他们在地方扎下根,本来就想造反,一看三国乱局,又琢磨着“咱们也能干一票大的”。

最可怜的还是普通百姓,东汉末年打仗,多少人家破人亡,本来想过安生日子,结果啥都没了。心里一肚子怨气,加上总有些“聪明人”在旁边煽风点火——“跟着我干,报仇去!”这些人就被裹挟着加入了叛乱队伍,成了叛乱的主力军。

曹魏境内为何经常发生地方武装叛乱-三国时期 (曹魏境内为何称王)(图1)

这些叛乱,对曹魏影响到底有多大?

最直接的就是拖慢了统一天下的脚步。其实就算东吴有孙权,蜀汉有诸葛亮,曹魏想灭他们也未必不行,主要是曹操和曹丕都太短命了,后面继位的君主能力差点意思。再加上各地叛乱不断,曹魏得分兵去平乱,没法全力打东吴、蜀汉,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曹魏自己也不稳当啊!内部有几百年的世家大族盯着,外面有蜀吴两虎环伺,中间还得应付各地叛乱。这么一折腾,本来就短命的君主更扛不住,政权越来越弱,最后让司马家捡了便宜,你说这叛乱是不是也帮了倒忙?

打仗这事儿,从来就没赢家。曹魏虽然实力强,但还没强到能一口吞掉蜀吴的地步,需要时间发展国力。可叛乱不断,今天这里打明天那里闹,哪有安稳环境搞建设?国力想快速增长都难。

最麻烦的是,这叛乱会传染!有人看到别的地方叛乱成功了,自己也坐不住了——“跟着一起干,说不定能成大事!”结果就是这边刚平息,那边又冒出来,没完没了,形成个恶性循环。

曹魏境内为何经常发生地方武装叛乱-三国时期 (曹魏境内为何称王)(图1)

这些叛乱,说白了,就是历史老账加上新仇旧恨,最后全算到了曹魏头上。


上一篇: 为何会说三国的乱世是由何进开启的 (为何会说三国的人) 下一篇:夏侯惇-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获得优厚待遇 (夏侯惇三国演义)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