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的官员到了什么年龄才可以退休 (揭秘唐朝的十二时辰)
唐朝规定官员七十岁的时候致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退休,这个条件可以说是很宽松的,按照孔子的说法,七十岁已经进入随心所欲的境界,唐朝的时候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并不多,所以杜甫才会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有些官...
唐朝那时候,官员到七十岁就得退休,叫“致仕”。这条件放现在看挺宽松的,孔子不是说嘛,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了,但唐朝能活到这岁数的人不多,所以杜甫才感慨“人生七十古来稀”。

有些家伙到了七十岁,压根不想退,还跟朝廷讨价还价——说是要继续为大唐添砖加瓦,还是怕丢了待遇,谁说得清呢。
武则天时期有个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到了退休年龄,朝廷文件都盖了皇帝大印了,他愣是不肯退。给武则天上书,说自己身体倍儿棒,再干几年没问题。朝堂上当着大家的面,还跑起来蹦跶,说是“踊跃驰走,以示轻便”。想想当时朝堂那点地方,估计就是折返跑,跟现在足球运动员测体能似的。现在运动员一提折返跑就头疼,回头看看侯知一,为了保住饭碗也是拼了。

没到七十岁但身体不好的,也能提前半退,保留个散官或者勋官的头衔,待遇照旧。还有一条有意思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就算年纪不大,但“形容衰老”的也得提前退——这算是唐朝的“面子工程”吧,官员不光得有精神,还得看着顺眼。所以啊,那时候官员得常照镜子,懂得保养,该整容、拉皮也不能含糊。皇帝每年腊八节前,还会给大官们送面脂、口脂这些化妆品,当时牌子叫“紫雪”“红雪”,不知道他们接到化妆品是供起来,还是自己用,或者给夫人。
保养固然重要,但心态更关键。唐人不是说过嘛:“代宗时,有术士曰唐若山,气导引,寿不逾八十,郭尚父(子仪),立勋业,出人将相,穷奢极侈,寿临九十”。你看,练气功的没活过八十,郭子仪这种立下大功、享尽富贵的反倒快九十了。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到七十岁都得退,有些大佬例外。比如狄仁杰,武则天叫他“国老”;郭子仪、裴度那更是,一个国家几十年都靠他们撑着。
要说唐朝当官时间最长的,可能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太府卿杨崇礼了。他是隋炀帝的玄孙,在太府寺干了二十多年,年过九十才退休。太府管着国库和市场贸易,杨崇礼每年能给国库赚几百万缗钱,这本事,不用他留着干嘛。
要说啊,唐朝这退休年龄,现在看确实有点大了。毕竟古代人均寿命短,能活到七十岁的不多,现在咱们人均都七十往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