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的路易十四真的不洗澡吗 (揭秘历史真相)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路易十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路易十四,不洗澡,的说法,主要源自他情妇蒙特斯班侯爵夫人的那声著名吐槽,路易十四身上的臭气,能在十步开外就叫人恶心得作呕,但如果较真...
路易十四“不洗澡”的说法,主要源自他情妇蒙特斯班侯爵夫人那句吐槽:“路易十四身上的臭气,能在十步开外就叫人恶心得作呕。”
但要是翻翻史料,就会发现这吐槽有点离谱。这位在位73年,把法国带到巅峰,还顺手发明了高跟鞋的铁腕国王,其实是“欧洲洗澡史”上的关键人物。他特别讨厌香水,更别说抹香水了,一辈子最爱干净——每天用酒精擦全身,贴身内衣一天换三次,洗澡更是他的心头好。
凡尔赛宫里给他留了三个专属浴室,设计还挺超前,有冷热水管,排水孔也弄得挺全乎。他洗得还挺讲究,不光自己洗,还拉着蒙特斯班侯爵夫人一块儿洗鸳鸯浴,挺乐呵的。

所以侯爵夫人说他身上臭,估计就是打情骂俏,或者找借口洗鸳鸯浴呢,当真就输了。
那为啥爱洗澡的路易十四,总被扣“不洗澡”的锅,甚至传成“一年只洗七次澡”“为遮臭发明香水”这种离谱事?怪就怪,他爱洗澡的年代,欧洲人正集体“不爱洗澡”。
那时候技术不行,欧洲人洗澡比同时代的中国人难多了。宋代人花一文钱就能进澡堂时,欧洲修道院规矩严:修道士一年只能洗两次澡。明朝年间江南人洗得欢时,欧洲正闹黑死病,一群人缺心眼地觉得:瘟疫?肯定是洗澡招来的!
这下好了,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各国疯狂关公共浴室。英王亨利八世直接把英格兰的公共浴室全取缔了,洗澡成稀罕事。
教会还带节奏,说“脏身子才能更接近上帝”,捧出一堆“不洗澡楷模”当圣人:有的50年没洗过澡,有的修女从不洗脚,一听“洗澡”就吐,还有个奄奄一息的“圣女”,死活不肯洗身体任何一个地方……
这么一来,西欧社会洗澡成了稀罕事。当然也不是完全不洗,比如资助哥伦布的卡斯蒂利女王,承认自己洗过两次——出生时和结婚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算“洗澡爱好者”,被大臣吐槽“有洁癖”,因为她“一个月洗一次”。

按这“洁癖”标准,说洗鸳鸯浴的路易十四不洗澡,真够冤的。
不过就算路易十四爱洗澡,十七世纪中叶洗澡还是件麻烦事。除了“医学原因”,成本也高得吓人:得用特制铜盆烧水,肥皂贵得跟黄金似的。他洗次鸳鸯浴,费用够劳民伤财的。所以贵族平时清洁,也就用干布擦擦脸。为了显得干净,欧洲人喜欢把内衣领口露出来,还流行系领巾——这就是西装领带的前身。
穿得再光鲜,自家脏净自己知道。出门重要场合,衣服里的脏垢遮不住咋办?于是欧洲人流行腰间挂香料袋,用浓香“遮臭”。尤其“不洗澡”风气的法国,这招蔚然成风。香水这些欧洲奢侈品,就是这么为“遮臭”诞生的。
生活在这么个年代,又是功彪史册的“太阳王”,所以不管路易十四多爱洗鸳鸯浴,后人说起“不洗澡时代”,他总被好事者拎出来说事,以讹传讹,至今还背着“不洗澡”的锅。
但路易十四生活的年代,其实是欧洲“洗澡史”的转折点:从他那时候起,洗澡习俗慢慢复苏,凡尔赛宫的豪华浴室,几十年后也跟着普及。1750年时,巴黎已经有九家公共浴室了。后来科技革命发展,西方人卫生观念进步,“洗澡”才在近代西方慢慢流行起来。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为啥明朝中叶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会对明朝发出惊叹:“他们(明朝)第一是极其整洁,不仅在屋内,也在街上”。这惊叹背后,是西方文明曾经严重跑偏,还为此付出过健康代价的“洗澡史”。
不过不管以前怎么走弯路,养成卫生习惯,这道理倒是亘古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