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唐朝黄巢义军真的很残忍吗 (揭秘历史真相)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黄巢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唐代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在外交上,它与周边各国...
唐朝那会儿,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时代。太宗的贞观之治,玄宗的开元盛世,把大唐推到了顶峰,万国来朝,王维那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可不是吹的,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可惜啊,盛极必衰,到了中后期,藩镇割据、贪腐横行、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眼瞅着这大好江山就要塌了。
要说给唐朝敲丧钟的,不是什么外敌,也不是手握重兵的藩镇,是个叫黄巢的秀才。这人挺有意思,家境殷实,却屡次科举不第,最后干脆反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黄巢落第后写的,杀气腾腾的,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儿。
那黄巢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呢?得从他的出身说起。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黄巢出生在曹州冤句一个盐商家里。注意,是“私盐”商!那时候盐是国家专卖,卖私盐可是重罪,但黄巢家就干这个,还赚得盆满钵满,《新唐书》都写了“世鬻盐,富于赀”,家里贼有钱。
长在卖私盐的家庭,黄巢从小就带着股“匪气”。不守规矩、唯利是图,这种环境能教出啥好人?冷酷、残忍、狂妄,这些词跟他简直绝配。
不过家里有钱,黄巢从小也学了不少东西,骑马射箭、舞刀弄棒,还读书识字,算是文武双全。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科举入仕,想当个大官,光宗耀祖。

可惜命运这玩意儿从来不按常理出牌。黄巢考了一次又一次,次次名落孙山。有些人越挫越勇,黄巢不是,他是越挫越恨。从来没受过这种打击,他恼羞成怒,把气都撒在了唐朝身上,觉得是这破规矩埋没了他的才华。一气之下,写了首《不第后赋菊》,撂下狠话就离开了长安,跟唐朝彻底杠上了。
这之后的黄巢,就像一头蹲在暗处的猛虎,等着机会反扑。当时唐朝末年,天灾不断,老百姓饿得吃树皮,唐懿宗倒好,不但不救济,还加税逼命,天下怨声载道。王仙芝带着人反了,星星之火,一下子燎原。
黄巢一看机会来了,带着对唐朝的满腔仇恨,加入了王仙芝的队伍。凭着一身本事,他很快成了队伍里二号人物,威望仅次于王仙芝。后来王仙芝死了,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成了起义军的老大。
但黄巢这人,打仗是真狠。有次军队断了粮,《旧唐书》里记了件骇人听闻的事:“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翻译过来就是黄巢的军队抓人当军粮,一天杀几千人,还用大石磨把活人碾碎吃骨头!简直不是人干的事。
还有一种说法,说黄巢起义期间,被当成军粮的老百姓至少有三十万。不管数字真假,都说明他手底下的人有多残忍。“吃人”对他们来说,跟吃饭一样平常。
不光吃人,杀起无辜来更是眼都不眨。攻破长安后,他把唐朝宗室在长安的杀了个干净,一个不留。唐军反攻,他又镇压,导致“死者十之八九”。这还没完,他还跑到咸阳原,把西汉皇帝的陵墓挖了个遍,想挖乾陵的时候,赶上大雨没挖成,至今那儿还留着一道“黄巢沟”。
更过分的是,南下打泉州的时候,他把来做生意的胡商屠了二十多万!这些人跟他有仇吗?没有,就是倒霉。
黄巢起义本想推翻腐朽的唐朝,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结果呢?他跟老百姓为敌,滥杀无辜,犯下的罪孽罄竹难书。老虎抬不了轿,盗贼当不了家,黄巢最后成了让人唾骂的恶魔,也是历史的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