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制造机-罗隐写过哪些名句-被称为唐朝 (名句生成器)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之洒脱,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之惆怅,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之深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之忧思,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之透彻…...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洒脱;“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的惆怅;“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深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忧思;“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的透彻……这些被用滥了的句子,居然都出自同一个人?是谁啊?往下瞅瞅就知道了~
这个名句制造机叫罗隐,一听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又有点懵?对,他和李商隐一样带“隐”,但真正隐形的只有罗隐。他833年出生,对,又是杭州人,杭州这地方文化人真是扎堆。罗隐当然是文化人里拔尖的那种,小时候就才学出名,跟另外俩才子合称“三罗”。
那时候他特别受宰相令狐绹赏识。令狐绹儿子考上进士,罗隐写诗祝贺,结果你猜令狐绹咋跟他儿子说的?他来一句:“你考上进士有啥可高兴的?我高兴的是,我得了你爸罗隐的诗文一篇!”不知道他儿子当时啥心情,反正这话又好笑又气人。

罗隐的思想主张也有意思,现在看有点天真,甚至有点绝对——居然想搞个“太平匡济术”,核心就一个字“仁政”。可这仁政啊,还是维护封建地主那套,说白了就是有点迂腐的儒学老调调。他还为此写了本《馋书》抨击不按儒道来的事,结果这书被鲁迅夸了,说它是“泥潭里的光芒”,嘿,这评价够狠。
可见当时罗隐确实挺火,至少算名士吧?咋活成“诗红人不红”这种状态?说实话,现在很多人一说“任是无情也动人”,还以为是秦观写的呢,那句“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其实啊,是秦观“偷”罗隐的!所以罗隐为啥活得这么透明?

就得说说他处的时代——唐末五代。唐朝诗歌多牛,不用多说了吧?初唐四杰、盛唐李杜、中唐白居易他们、晚唐李商隐杜牧……随便拎一个都响当当。罗隐往这一站,瞬间“小巫见大巫”,光芒直接被盖过去了。
而且唐朝诗歌为啥火?说白了就是日子过得安稳。经济繁荣,就算不当官也不至于饿死,大家才有空琢磨艺术。老百姓不愁吃穿,名人名诗就成了消遣,追捧的人多,诗传得自然广。可轮到罗隐,天下大乱了,啥条件都没了。
连考进士的条件都差了。从859年开始,罗隐考了十多次进士,都没中,史称“十上不第”。那时候吧,诗人就算诗写得多好,没个官职,老百姓就觉得你“名不副实”,诗文章自然不值钱,传得就少。就算诗火了,人家也不提你名字,光记句子了。
而且罗隐因为考不上,当官的希望渺茫了。他要是一心扑在诗文上,说不定能成唐末李白,可惜他一直惦记着当官,没专心搞创作。天天忧天下、忧百姓、忧前途,精力太分散,诗歌才华没完全发挥出来。后来黄巢起义,天下更乱,他才躲山里当了隐士。
除了唐朝名人太多、时代乱、没头衔,加上他老想着当官没专心写诗,还有俩主观原因。一就是罗隐不懂曲意逢迎,太狂放。在长安等考试那会儿,他把看不惯的事骂了个遍,得罪不少人。
最绝的一次,他和一个宰相同船。宰相架子大,对船夫指手画脚,态度居高临下。罗隐当场不爽了,怒道:“哪来的官?我用脚夹笔写的文章都比你好!”好家伙,这“我用XX都比你好”的句式,他算是开创者了。但后果?长安城的官没人搭理他了。
还有个扎心原因——罗隐长得丑。哪个朝代都一样,对外貌要求高,尤其是偶像,得玉树临风才行。罗隐呢?光有诗,颜值不在线。当初有个宰相女儿喜欢他的诗,见了他人后,再也没读过他的诗,堪称“见光死”。
不过后来呢,887年罗隐投奔吴越,总算当上了官,几番升迁,到唐朝灭亡时,已经是给事中了,也算圆了当官梦。909年去世,乱世里活了75岁,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