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如此爱嚼薄荷叶-薄荷叶真有这么大的魅力吗 (唐朝为何如此强大)
薄荷是我国几千年前,就有的本土植物,大家想必都吃过薄荷糖,所用的牙膏,及其他一些清凉解毒之物品,都有薄荷的成分,可是千年之前的唐代,好像不少人都喜欢嚼薄荷叶?前段时间,有部非常著名的唐代古装剧,里面的...
薄荷这东西,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认识了。谁没吃过薄荷糖?牙膏里、清凉糖、甚至一些解毒的小药片,多少都有薄荷的味儿。但最近刷了部唐代古装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小说,里面那些文人动不动就从袖子里掏出片薄荷叶嚼,那叫一个潇洒,还说是提神醒脑。我就纳闷了,唐朝人真这么爱嚼薄荷叶?跟现在人嚼槟榔似的,一天不吃就难受?今天就来瞎聊聊这个。

这剧我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主人公嚼薄荷叶的桥段,特有范儿。看完我脑子一热,赶紧上网买了包干薄荷叶,想着体验一把唐朝人的风雅。结果呢?放到嘴里一嚼——我的天!又渣又辣,喉咙里跟窜火似的,就算加了点香料也盖不住那股冲劲儿。我就怀疑了,唐朝人真吃得下这玩意儿?还是说,我理解错了“薄荷叶”这玩意儿?
后来我翻了不少资料,越琢磨越觉得,这“薄荷叶”可能是个乌龙——说不定人家嚼的根本是槟榔!你看唐朝欧阳询的《艺文类聚》里写:“槟榔,士人以为贵,款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意思就是槟榔在当时文人眼里可是贵重货,招待客人必须先上,要是不备着,客人可能还会不高兴。连李白诗里都提过槟榔,按他生活的年代看,唐朝前中期槟榔就已经流行开了。这么看,唐朝人嚼的恐怕不是薄荷叶,而是槟榔。
槟榔这东西,说不上好坏。我身边有朋友吃,说会上瘾。我也试过一次,炒过的槟榔嚼起来那股劲儿,挺冲的。不习惯的人可能还会头晕、喘不上气,但架不住它有股魔力,让人想嚼。大唐那会儿南北文化融合得厉害,王公贵族喝茶都爱加香料。所以啊,他们完全能把生槟榔加各种香料烹制,做成合大众口味的。这么看,唐朝人嚼的“薄荷叶”,大概率就是槟榔了。
后来马伯庸自己也在社交平台上提过,他也不确定唐朝人是不是真吃槟榔,所以才改成更大众的薄荷叶。但大家千万别学剧里那样嚼干薄荷叶!那玩意儿渣多还辣嘴,放多少香料都盖不住那股冲劲儿。那有人问了,薄荷不能生吃,那平时怎么用?其实新鲜薄荷可以煮水喝,煮牛肉羊肉汤里放一把,提鲜又解腻。干薄荷能跟柠檬一起泡水,总之做菜时放点,去腥解腻效果一流。不过千万别生嚼,口感真的差远了。
唐朝人虽然不吃薄荷叶,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口香糖”,叫“五香丸”。是用豆蔻、丁香、藿香、白芷这些药材炼的,材料普通,价格也不贵。嚼起来跟现在的口香糖差不多,能清新口气。王公贵族还会加冰片、麝香这些贵重东西,效果更持久,嘴里一直香喷喷的。
所以啊,干薄荷叶或者新鲜薄荷叶都不能直接生吃,做菜里放点还行。唐朝人嚼的“薄荷叶”,十有八九是槟榔。至于更高级的“五香丸”,跟现在的中药包差不多。这些都是古人的小癖好,咱们看看热闹就行,千万别盲目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