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何不断受人诟病-三国霸主孙权在后世的评价如何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霸主孙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当时曹军与孙权率领的军队对峙了一个月有余,孙权利用自己水师的优势包围了曹军,并抓获了曹军...

admin

公元213年,曹操带着大军打到了濡须口,跟孙权的军队对峙了一个多月。孙权仗着水师牛,把曹军围了个水泄不通,还抓了三千多俘虏,淹死的也有几千人。后来孙权好几次派人挑战,但曹操水战不行,就是死守不出。孙权急了,干脆自己驾着船从濡须口冲进曹营。手下的将领们都以为他要硬刚,准备冲出去,曹操却摆摆手:“这是孙权来看看我曹操长啥样呢,别放箭!”果不其然,孙权船开了五六里就调头了,回去的路上还奏着乐。曹操远远看着孙权的船队整整齐齐,忍不住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那儿子简直跟猪狗一样!”这评价,够高了。

为何不断受人诟病-三国霸主孙权在后世的评价如何(图1)

不过话说回来,孙权作为三国一方霸主,这些年风评却越来越差。先说打仗,他打合肥那是没赢过,好几次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去,灰头土脸回,最狠的一次,十万大军被张辽七千人干得稀里哗啦,“孙十万”这外号算是坐实了。再加上《三国演义》里把他写成背刺刘备的“白眼狼”,形象更是雪上加霜。

那问题来了,孙权在三国的时候评价不低,为啥现在就成了“背锅侠”?

其实吧,孙权不讨喜,不光是演义的影响。早在这书出来之前,古人对他也没啥好感。说白了,就是孙权和江东政权,没扛起来“大义”这杆旗。

为何不断受人诟病-三国霸主孙权在后世的评价如何(图1)

咱中国人说的“大义”,说白了就是“统一”和“忠义”。曹魏占着中原,能打着“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的旗号;蜀汉顶着汉室招牌,刘备那伙人把“忠义”俩字玩得明明白白。反观东吴,既不是中原正统,还背了刘备,这俩硬伤,想让人喜欢都难。

所以啊,哪怕是那些割据的政权,提到东吴估计也得掂量掂量,尊崇蜀汉的多,孙权自然就成了大家嘴里的“反面教材”。


上一篇: 结局惨淡-三国降将为何只要于禁投降后身败名裂 (结局惨烈) 下一篇:甄氏作为三国的绝代佳人-为什么却被曹丕给赐死了 (甄氏作为三国演义人物)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