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时关羽家族为何被灭-庞会是在给父亲报仇吗 (蜀汉灭亡时关羽多少兵)
还不了解,蜀汉关羽家族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亡国后关羽家族被灭的原因?是庞会为父报仇?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由刘备一手创立的蜀汉政权灭亡,一个国家的灭亡...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刘备一手创立的蜀汉政权没了。
国家一亡,总得有人跟着倒霉,蜀汉也不例外。
比较典型的是,蜀汉元老关羽的家,在蜀汉灭亡后直接被灭了族,史书就写了句:“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关二爷家被灭族,后世敬仰他的人看了都挺唏嘘。
从史书这几句短记载看,这事儿像是庞会为了给爹报仇,自己动手报的私仇。
想当初,关羽北伐,把曹魏大将庞德给抓了,庞德不投降,关羽直接把他砍了。
所以蜀汉亡了之后,庞德儿子庞会就以此为名,把关羽家族给灭了。
对亡国之后的家族来说,这下场好像也算正常。
不过,事儿没那么简单,关羽家被灭,不光是个人恩怨,庞会本来压根没机会找关家麻烦。
关家最后被灭族,跟当时复杂的局势有关系,是曹魏政权为了稳稳接收蜀汉地盘,警告式清除“顽固分子”策略里的一环。
而且这种策略,还是因为一场意外才定下来的。
蜀汉刚亡那会儿,魏国的本意是和平接收,尽量不动刀。
打这种灭国仗,蜀汉那些有头有脸的大家族怎么处理,出兵前肯定都有谱。顽固抵抗的怎么弄,主动投降的又怎么弄,司马昭肯定跟前方将领交代过。
邓艾到了成都,刘禅都投降了,按说皇族也好,权贵家族也好,都得按最初的投降预案来,多少有点优待。
都主动投降了,还灭族就没道理了,对稳定接收蜀汉地盘一点好处没有。
曹魏那边原本的打算,是把包括刘氏皇族在内的、能在蜀汉地盘说上话的家族,全迁出蜀地,关家也在名单里。
而且蜀汉刚灭亡时,庞德的儿子庞会根本不在成都,他是跟着钟会那路魏军打仗呢。邓艾接受刘禅投降时,钟会这路还被姜维堵在剑阁呢。

要是没意外,等庞会跟着钟会到了成都,蜀汉那边早就稳了,司马昭、邓艾、钟会谁也不会让他去找关家的麻烦,这不是逼着蜀汉降臣们拼命吗?
所以前面才说,庞会本来没机会报父仇,就算要报,也得等关家迁到新地方,他再凭在曹魏的权势慢慢折腾关家。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庞会心里再有恨,也得顾全大局。
庞会能在成都就干掉关家,还得“感谢”钟会和姜维。
刘禅在成都向邓艾投降后,当时情况特别复杂,有一股蜀汉势力蠢蠢欲动,就是姜维带着的军方势力。
姜维本来就不想降,是听说成都投降了,又接到刘禅的诏书,才不情不愿带人向钟会投降。

姜维投降时,他手下的将士都气炸了,“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维的部队明明还有实力抵抗,却被迫投降,谁受得了?只要有人挑头,他们随时能跟曹魏大军再干一架。
碰巧钟会想搞事,姜维就顺水推舟,打算等钟会造反,趁乱把蜀汉的江山捡回来。
有了这心思,姜维跟着钟会到了成都,肯定会联络那些不甘心的将领或家族积极准备。
连刘禅都联络了,史书说姜维专门给他写信,让他等着复国。
至于姜维联络没联络关家,史书没写,但联不联络已经不重要了。
钟会造反最后失败了,成都乱成一锅粥,钟会、姜维都被魏军杀了。

因为钟会叛乱,曹魏当时在成都的头头卫瓘和将领们,这下就有了借口,开始对蜀汉原来的权贵家族下手。
钟会叛乱之前,另一路伐蜀统帅邓艾也因为“疑似谋反”被杀了。
两路大军统帅都没了,亲信也被杀,魏军入蜀后本来就有点乱,这会儿更不稳了。
局势一不稳定,原来的和平接收策略就泡汤了,要想压住蜀汉那些不甘心的势力,只能用狠招,血腥手段。
钟会造反,姜维这些蜀汉军方的人掺和进去了,有的有证据,有的没有,谁也说不清到底哪些家族参与了。
但对魏国来说,证据不重要,既然出了乱子,就得压下去,而且正好借着乱子,把那些“顽固分子”及其家族清理掉。
关家说不定就被当成有参与的顽固分子,也可能是庞会借机把关家安上了罪名。

这或许才是庞会以报父仇为名,在成都就干掉关家的真正原因,没钟会之乱,关家说不定还能存续下去。
那会儿在成都,被灭的不止关家,蒋琬家、张翼家,还有刘禅的大儿子、原来的太子刘璿一家,都没能幸免。
这些被灭的蜀汉重臣家族,未必真参与了钟会、姜维的叛乱,但魏国为了防止再冒出个姜维,得让他们去死。
杀刘璿,是警告刘禅别乱动;灭关家、蒋家,是告诉其他蜀汉家族,老实点,别想着反抗。
刘璿是皇族,关家是蜀汉元老集团的代表,蒋家是荆州集团的代表。
他们要真没参与钟会、姜维的叛乱,那魏国就是有选择地清除,用意就是严厉警告蜀汉政权里还有反心的家族。

这是曹魏政权,或者说司马昭在出了钟会、姜维叛乱后,为了稳住蜀汉地盘的策略一部分,一切都是为了顺顺利利接住胜利果实。
当然,要没钟会之乱,这种清理本来不用搞,魏国原本的计划就是把大家迁出蜀地,能顺利接收就不弄那么血腥。
最后,蜀汉原来的政权里,还是有几万人被迁出了蜀地,只不过,关羽家已经不在里面了。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