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卫温-诸葛直为何会被孙权所杀? (卫温是哪国人)
孙权是吴国的开国皇帝,史称东吴大帝,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230年,黄龙二年,,称帝后的孙权命卫温与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战船三十艘,浮海求夷州,台湾,、亶州,卫温和诸葛直等人是史料记...
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就是后来说的东吴大帝。230年,他当皇帝没多久,就派了卫温和诸葛直两个人,带着一万人,三十艘船,出海去找夷洲(现在的台湾)和亶州。这俩人算是史书里明确记载的最早到台湾的,之后台湾跟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就越来越紧密了,后来元世祖时期,台湾就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卫温和诸葛直是大陆最早跟台湾打交道的人,历史上评价挺高,跟张骞出使西域似的,就有人提议咱们的航母该叫“卫温”。不过虽然后世对他们评价不错,可这俩人从吴国回来后,孙权却以“违诏无功”的罪名,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那孙权为啥非要找夷洲、亶州呢?得先搞清楚他派卫温去台湾到底想干啥。孙权又不是秦始皇、汉武帝,派人出海不是为了求长生不老药,这人挺务实的,他就是想抓壮丁,给吴国多弄点兵源。
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一家独大,东汉十三州它占了八个,蜀国就一个益州,吴国虽然有荆州、扬州,但地方开发得不够,人不多,兵源就少。孙权对内一直靠打山越来扩充军队,后来他从《禹贡》这些古书里看到说夷洲、亶洲(可能是日本)人口很多,就动了心思。
他想啊,派人找到这两个地方,占了它们,然后把那边的人源源不断地弄回吴国当兵,吴国就能组建大军,再然后……其实这想法挺不靠谱的,毕竟海路那么远,谁也不知道这两个地方到底在哪儿,啥情况。当时陆逊、全琮他们都使劲反对,但没用,孙权说了算。
卫温、诸葛直的探索
东吴黄龙二年(230年),卫温和诸葛直准备得挺充分,凑了三十多艘船,带够了吃的喝的,领着一万士兵,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就开始找夷洲了。他们天天赶路,几个月后,总算按《禹贡》上说的,到了夷洲。
吴军刚上岸,岛上的高山族人一看有外人上来,抄起长矛、弓箭、木棍就冲过来了。卫温和诸葛直赶紧让人迎击。高山族人虽然打得挺勇,但武器太落后了。吴国士兵都穿着铁甲、钢盔;高山族人的长矛是兽角做的,箭头是青石磨的,又没正经练过,哪打得过吴军啊,很快就往后退。
卫温赶紧让人敲锣收兵,没追,就地扎了营寨。这时候士兵来报告,说有高山族人代表求见。他俩赶紧出帐迎接,一聊才知道,高山族人之前以为他们是强盗,才拼命抵抗的,现在按他们那儿的风俗,打败的一方得派人到对方那儿道谢,送点礼物,就算和解了。卫温、诸葛直赶紧说明来意,还派人带着礼物回访。
那时候高山族还处在氏族公社阶段,没私有财产,过着原始生活。他们分成很多部落,日常干活按男女老少分工:男的负责上山打猎、下海捕鱼、保护部落;妇女儿童就在部落里采野果、挖根茎,给大家做饭,烤肉,然后大家一起吃,食物平均分。
部落里最大的官是酋长,氏族内部人人平等,酋长的住房和别人一样,都是石房,周围围一圈木栅栏。酋长屋里唯一特别的就是摆着很多人头骨,按他们那儿的风俗,屋里摆的人头骨越多,说明杀的敌人越多,本事越大。氏族里没法律,有事就开部落大会一起商量。
高山族酋长为了表示友好,办了个挺大的欢迎仪式,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的、颜色好看的衣服,脚腕戴着玉石镯子,成群结队地来,又唱又跳,从白天闹到晚上,还点了篝火。吴军士兵也跟着跳起来,卫温、诸葛直他们和酋长一行人还不停地喝酒庆祝。
卫温他们就在夷洲住下了,帮高山族人种地,教他们农业技术和铸造技术,相处得挺好。但可惜水土不服,好多吴军士兵生病了,高山族人热情地帮他们治病。不过他们医疗水平也不高,带的药又用完了,病死的人越来越多。
卫温和诸葛直一商量,决定回吴国。有些高山族人愿意跟他们一起走,于是卫温、诸葛直和夷洲的高山族人洒泪告别,带着几千高山族人和剩下的士兵回去了。从这以后,夷洲和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就更密切了。
卫温、诸葛直替孙权背了锅
东吴黄龙三年(231年),卫温、诸葛直从夷洲回来后,孙权就以“违诏无功”把他们抓进监狱,后来给杀了。
他俩带着一万多人出海,结果病死了一大半,就带回几千个当地土著,这买卖亏大了。而且孙权当时不顾陆逊他们反对,硬要派他们去,在他看来,就是这俩人没听命令,把事儿搞砸了。所以卫温、诸葛直只好替孙权背锅,稀里糊涂就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