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之位是怎么来的-三国时期诸葛瑾的一生有何作为 (大将军之位是什么官职)
三国时代有一段佳话,说南阳有三葛,蜀汉得其龙、东吴得其虎、曹魏得其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领荆州牧,这毫无疑问...
三国时代有段挺有意思的佳话,说南阳有三葛,蜀汉得其龙、东吴得其虎、曹魏得其狗。今天咱们就聊聊东吴这个“虎”——诸葛瑾,明明战绩惨不忍睹,却硬是成了孙权身边的大红人。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领荆州牧,这妥妥就是吴国头号重臣了。有意思的是,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这官职仅次于陆逊,可你翻翻诸葛瑾的打仗履历,简直能让人怀疑孙权是不是眼花了。
诸葛瑾的战绩到底有多惨?
公元222年,曹丕大举伐吴,曹真、夏侯尚把朱然围在江陵,诸葛瑾带兵去救。结果呢?大军刚渡江,就被夏侯尚一把火烧了船,诸葛瑾直接被曹魏大军打回了原形。
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听说曹丕死了,八月就出兵打曹魏。这次他让左将军诸葛瑾兵分两路攻襄阳,结果又被司马懿给揍了,吴将张霸当场被砍,士兵还折了一千多人。
后来有人总结,三国里有两位“屡战屡败但官运亨通”的奇人,一位是曹魏的夏侯惇——虽然战绩也拉胯,但人家是曹操的宗亲,资摆在那。诸葛瑾呢?祖籍琅琊,逃难到江东,跟孙权八竿子打不着,还是个文官出身,临敌机变?不存在的。那孙权为啥就信他信得死死的?
第一,诸葛瑾情商真不是一般高。
要说一个人为啥能混得好,情商高肯定是少不了的。诸葛瑾这人在东吴,简直就是孙权和大臣之间的“润滑剂”。他跟孙权聊天、劝谏,从来不直来直去,就稍微透露点自己的意思,点到为止。要是孙权不乐意,他立马换话题,过会儿再绕回来,借别的事让孙权慢慢接受,孙权也就想通了。
吴郡太守朱治,当年举荐孙权当孝廉,后来孙权对他有点不满,但平时又挺敬重他,不好当面说,心里憋得慌。诸葛瑾看出来了,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劝他,孙权看完乐了:“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那种德行,就是让人更亲近,说的就是你吧!”
诸葛瑾跟步骘、严畯这些重臣关系铁,连虞翻这么狂放直率的人被流放,只有诸葛瑾替他求过情。虞翻在信里还夸他:“诸葛瑾敦厚仁义,像老天爷救活生灵一样,最近他为我仗义执言,才保住了我的名声。”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质好,孙权更是有事就找他商量。
孙权和诸葛瑾好到什么程度?夷陵之战时诸葛瑾在南郡,有人造谣说他跟刘备私下联系,传得邪乎。孙权还没吭声,陆逊先站出来担保:“子瑜绝对不是这种人!”孙权还跟大臣们说:“我跟子瑜认识这么多年,有生死的交情。他这人没道义的事不做,没道理的话不说。以前诸葛亮来吴国,我想让他留下,子瑜说‘弟弟跟了别人,就没有二心,就像我不会离开你一样’。咱们这情分,是‘神交’,外人根本挑拨不了!”
第二,诸葛瑾是“自己人”——淮泗将领出身。
到了东吴后期,最早跟着孙策、孙权打江山的那些淮泗将领,差不多都凋零了。周瑜、鲁肃、吕蒙没了,陆逊、朱然、全琮这些人,都是江东本地的士族。孙权对这些人吧,一方面得靠他们,另一方面又有点防着他们。
诸葛瑾呢?他是琅琊人,逃难到江东,严格说也算淮泗集团的。这身份就让孙权更信他了,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陆逊,这也是为啥让他做大将军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在蜀国那是刘备的心腹,刘备死后他大权在握;诸葛瑾在东吴虽然没啥显赫战功,但孙权就是信他,官都做到了大将军。这哥俩,一个在蜀国一个在吴国,都混得风生水起,真挺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