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在文学上有什么地位-世界名人之俄国文学的始祖普希金 (普希金文学餐厅电话)
1820年3月的一天,在皇宫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正在大发雷霆,应该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的青年都在背诵它们,这个人太放肆了,竟敢写诗咒骂皇帝,应该送他去服苦役,一个...
1820年3月,皇宫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气得拍桌子:“应该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搞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青年们天天背这些玩意儿!”“这小子太放肆,竟敢写诗骂皇帝,得送去服苦役!”一个贵族赶紧附和。“陛下,他还算个孩子呢,不懂事,稍微惩罚一下就行。先让他吃点苦头,将来他手里的笔说不定对陛下有用呢。”宫廷诗人杰尔查赶紧求情。“那好,流放到南方去,没我允许,不准回彼得堡。”
这个惹毛沙皇的人,就是普希金——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后来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出身贵族,从小就被当作家养着。1811年进皇村中学,12岁开始写诗,1815年考试时朗诵自己写的《皇村回忆》,一下就惊艳全场,诗写得又美又巧。在皇村中学时,受爱国思潮影响,结交了些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俄国的贵族革命家)。毕业后进外交部,写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这些政治抒情诗,歌颂自由、反对农奴制、抨击暴君,结果触怒了沙皇,1820年被流放到高加索。
在南俄那几年,他也没闲着,写了《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莎拉伊的泪泉》这些诗。这时候他的诗完全摆脱了前辈的影响,有了自己的风格,成了当时俄罗斯第一流的诗人,也是那群追求自由、搞浪漫主义的年轻人的头儿。
没过多久,沙皇又嫌他无神论,把他关在妈妈家的村子——米哈伊夫斯克村。这期间他写了近百首诗,还完成了长诗《茨冈》和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后者讲沙皇鲍里斯和假皇子格利戈里抢皇位的事,最后贵族抢了人民的胜利,人民只能默默反抗。高尔基后来评价说,这剧是“俄罗斯最好的历史剧,普希金现实主义的胜利”。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想拉拢普希金,把他弄回莫斯科,想让他当宫廷诗人。但普希金那套进步思想和创作,跟贵族们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人家自然恨他。1837年,被沙皇一帮人策划的决斗弄成重伤,快死的时候说:“这个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
回到莫斯科后,普希金创作直接起飞,每部作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都是响当当的。1830年,他完成了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长篇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这书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标杆,也是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转折点。主角奥涅金,就是当时那些贵族知识分子的写照:讨厌上流社会的虚伪,不想同流合污,又摆脱不了偏见,找不到新生活,只能在感情里打转;想干点实事,又远离人民,最后啥也没干成。普希金通过这本书把当时俄国社会全画出来了,各阶层人的心理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别林斯基说这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最富人民性的作品”,地位杠杠的。
普希金这辈子才38年,给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留下了太多宝贝。800多首抒情诗、长篇叙事诗,还有小说、戏剧、论著,样样拿得出手。他的诗里全是生活的朝气,特别乐观,写俄罗斯大自然也写得活灵活现。他觉得“自然是一幅生动的画,充满了难言的、沉默的美”,这种美在《冬之路》《叶甫根尼·奥涅金》里到处都是。他写自然的手法,也从早期的浪漫主义变成了后期的现实主义。屠格涅夫说他“创立了我们的诗歌和文学语言”,高尔基夸他是“世界上极伟大的艺术家,一切开端的开端”,别林斯基直接喊他“俄罗斯第一位诗人和艺术家”。
普希金这些天才之作,让多少俄罗斯音乐家来了灵感。他的诗成了歌剧脚本,《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哪部不是经典?他的抒情诗被谱成曲,成了人人爱唱的艺术歌曲。连芭蕾舞都改编了他的诗,舞者一抬手一投足,把诗里的魅力全演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