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有哪些人是投降派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君主是谁啊)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263年,曹魏三路大军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在谯周的劝说下,刘禅举国投降,蜀国就此...
一提起蜀汉灭亡,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刘禅开城投降,谯周在旁边煽风点火。但其实在这之前,蜀汉内部早就有人天天念叨“蜀国要完”了,而且还不止一个,今天就扒扒这几个“投降派”大佬。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打到家门口,刘禅在谯周劝说下投降,蜀汉game over。可早在魏国伐蜀前,谯周、杜琼、张裕这帮人就身在蜀汉心在魏,各种唱衰蜀国,预言必亡。
杜琼——当涂高者魏也
说到刘禅投降,谯周名气最大,但杜琼才是“魏粉”元老级人物。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年轻时跟着任安学经学,尤其擅长谶纬之学(就是拿神秘预言附会朝代那种)。刘璋割据益州时,他当从事;刘备拿下益州后,又让他当议曹从事。
别看杜琼先后给刘璋、刘备打工,他心里早就把曹魏当“正主”了。当时有句流行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当年袁术就因为这句敢称帝。谯周问他为啥说“当涂高”指魏国,杜琼解释:“魏就是宫阙名,对着路显得高,圣人就是取这意思呗。”还补刀:“以前官职不叫‘曹’,汉代开始全叫‘曹’,低级叫‘属曹’,小兵叫‘侍曹’,这怕是天意吧?”你听听,这哪是讨论谶语,纯纯在给曹魏统一造势啊。
张裕——刘氏祚尽矣
张裕可能有些三国迷熟悉,因为刘备罕见地把他杀了。张裕字南和,蜀郡人,也是图谶专家,专靠天象预言吉凶。刘备入蜀后让他当益州后部司马。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想打汉中,张裕劝:“别去,去了肯定吃大亏。”刘备不听,结果真只拿下汉中,百姓没带走,派去打武都的吴兰、雷铜还全军覆没。后来张裕私下嘀咕:“庚子年(220年),天下该换朝代了,刘氏气数尽了。主公得益州,九年后的寅卯年间(223-224年)就得丢。”这话传到刘备耳朵里,直接把他抓起来要砍头。诸葛亮求情,刘备说:“芳兰生门,不得不除。”(意思就是贤人但太直,碍事就得除)张裕就这么被拉出去砍了,还暴尸街头。他这话和杜琼一个调调,说蜀国必亡,刘备听了能不火?
谯周——《仇国论》实为投降宣言
谯周大家熟,除了和杜琼一唱一和解释“当涂高”,还写过更直白的亡国论。景耀五年(蜀亡前一年),宫里大树突然自己断了,谯周吓得不敢说,偷偷在柱子上写:“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翻译一下:“曹”有“众”意,“魏”有“大”意,众而大,天下都归曹魏;“备”有“具”意(刘备),“禅”有“授”意(刘禅),具而授,刘备得天下,刘禅得交出去,蜀国要没了。后来蜀汉真亡了,都说谯周预言准。
他和尚书陈祗还为姜维北伐吵过架,退朝后写了篇《仇国论》。里面虚构“因余之国”(蜀汉继承东汉残余)和“肇建之国”(曹魏新朝),意思就是小国打不过大国,别折腾了。历代儒家骂这文章是“投降主义丧失气节”,但谯周不在乎,最后魏军一到,他直接劝刘禅投降,行动派!
说到底,杜琼、张裕、谯周都是益州本地人,可能从骨子里就不服刘璋、刘备父子管着,所以总用谶纬、预言唱反调。魏军兵临城下时,谯周直接跳出来当“带路党”,蜀汉不亡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