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不好呢-三国志-中认为曹操的魏国才是正统 (为何后世对他人不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甲子也恍如转瞬即逝,一个人一生,又能创造多少功绩,留下多少故事?而如曹操者,他曾控诉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也曾哀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花了一生成了一代枭雄,也用尽了力气换不得后...

admin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甲子晃眼就过去了,人一辈子,究竟能干成多少事,留下多少故事呢?

像曹操这样的人,他写过"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也感叹过"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辈子拼成了"一代枭雄",却还是没换来后世的普遍称颂。

在他那"唯有杜康可解"的人生里,政绩和道德搅和在一起,拼成了后人眼里的"曹操"模样。

咱们今天聊的,就是曹操为啥会落下这些评价。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人物,又当将军又当丞相,还封了王,确实算得上"一代枭雄"。可不管他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多结实的基础,也没躲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理儿,功绩是亮眼,却也背上了道德"不行"的骂名。

人们为啥对他意见挺大?原因其实不少,挑几个主要的说说。

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不好呢-三国志-中认为曹操的魏国才是正统 (为何后世对他人不好)(图1)

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说白了就是不忠。

单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事儿,搁现在看,可能有人觉得挺牛——当臣子的能把高高在上的天子捏在手里,借他的名义号令天下,确实挺诱人的。好多古装剧里,这情节都挺抓人眼球的。

但那时候可不这么想。从《周礼》到孔子,从商周到汉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伦理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曹操后来当上加九锡的国公,朝堂上没人敢反对他,看着他穿臣子的衣服,干天子的活儿,背地里大家嘴上可没饶过他,都说他不忠。

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不好呢-三国志-中认为曹操的魏国才是正统 (为何后世对他人不好)(图1)

民间老百姓,尤其是后来的读书人,说话更直接,直接骂他想篡位,抵制他这种权臣。其实吕后、霍光、王莽这些人,也被骂得挺惨,跟曹操一个待遇。

第二,就是那些"人妻曹"之类的传闻,让他落了个"不义"的把柄。

说到"人妻曹"这外号,就得提甄皇后、大乔、小乔这几位三国大美女了。甄皇后,就是曹丕的老婆。

《世说新语》里记了这么个事儿:曹操打下邺城后,急着叫甄氏来,手下人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把她带走了"。曹操叹了口气说"今年打仗,就是为了这女人啊!"结果呢?人没追到,反倒成了自己的儿媳。这戏码够讽刺的。

曹操和大小乔的纠葛,就更出名了,全靠杜牧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大家传啊传,说曹操打孙吴,一方面想统一天下,另一方面就是想抢大小乔。这事儿虽然没实锤,但跟前面"今年破贼正为奴"对上了,所以也算"人妻曹"的罪名之一吧。

还有,《华阳国志》里还写了件事:关羽跟着刘备围吕布的时候,秦宜禄出去求救,关羽跟曹操说,自己老婆没孩子,等打下城,能不能把秦宜禄的老婆给他。曹操答应了。结果快到城门了,关羽又提了一嘴,曹操这下倒好奇了,琢磨着这女人肯定长得不赖,自己先收了了事。这么看,曹操确实为了美色把"义"字扔脑后了,不然也不会答应关羽又反悔。

除了不忠不义,曹操名声差,还得怪《三国演义》这些民间作品把他给带歪了。

正经史书比如《三国志》里,曹操其实还算个忠义重臣。但民间老百姓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白脸奸臣曹操。

民间艺人唱戏的时候,咿咿呀呀一唱,戏里的曹操就跟真的曹操混成一谈了。那白脸奸臣的形象唱来唱去,就成了大家对曹操的第一印象。活人都架不住谣言和闲话,死了的曹操更没法出来辩解了。

要说"政治巨人",这评价倒是挺符合历史对他的定位。不可否认,他算是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大乱局,统一了北方,给后来的曹魏打下了基础,北方能安定发展,他功不可没。

但"道德矮子",更像是把他那些行为单独拎出来,给这些行为贴的标签。

人嘛,都复杂,曹操也一样。光说他道德不行,太片面了。不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种诗,也写不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种话,也不会被那么多人当座右铭。

曹操这一辈子啊,亮色和暗色都有,黑暗是抹不掉了,但那些闪光的地方也是实实在在的。


上一篇: 三国最痴情的猛将-揭秘夏侯尚的生平事迹 (三国最痴情的男女是谁) 下一篇:他们分别是怎么死的-四大英年早逝的三国奇才 (他们分别是怎么说)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