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军制制度有这很大的关系-汉朝为什么会成为当时的霸主帝国 (这个军制制度的特点)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朝强盛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引言汉代在我国的历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作用,汉王朝在建立以后不久就造就了伟业,自汉高祖建国时期的,白登之围,以后,汉代就陷入了长期的战争之中,...
汉朝为啥能那么牛?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它强,但具体怎么个强法,可能说不太清。今天就随便聊聊,汉朝的军事制度到底有多牛,怎么从被匈奴按在地上摩擦,到最后反过来把草原帝国收拾服帖的。
汉朝刚建立那会儿,日子可不好过。汉高祖刘邦还被匈奴围在白登呢,差点没回来。之后汉朝就一直在跟各种势力打仗,从文景二帝休养生息攒家底,到汉武帝全面开打,再到昭宣二帝把基本盘稳住,中间的故事可太多了。
那问题来了,一开始打匈奴根本打不过,后来怎么就能反杀,成了东亚的老大呢?这跟汉朝的军制关系太大了。
一、汉朝的军事制度,从上到下特别完整
1、军权基本都在中央手里
汉朝的军权和春秋战国那会儿完全不一样。虽然一开始有郡国并行,但大部分军权都在朝廷手里。后来景帝平了七国之乱,武帝又搞推恩令,地方诸侯就翻不了天了。

西汉时期,军队最高指挥权就在皇帝一个人手里,全国都靠虎符调兵。将领手里只有半个,另一半在皇帝那儿,没皇帝的另一半,半个兵都动不了。这么一来,军队的凝聚力自然就高了。
除了兵权稳,汉朝的指挥体系也特别完善。中央设了太尉,负责平时训练,但太尉不能随便调兵;还有卫尉、郎中令管宫廷护卫。这套体系一摆出来,打仗时指挥层面优势就大了去了。
2、军队编制比以前先进多了
汉朝的军队编制,跟以前比简直是跨时代。春秋战国虽然已经有骑兵,但主力还是车兵,直到战国中后期车兵才慢慢被淘汰。中原各国里,赵国骑兵算强的,但到了汉朝,一切都变了。

汉朝军队里,步兵和骑兵是绝对主力,其他兵种都比不上。毕竟是大一统王朝,车兵早没用了。在草原和平原上,车兵哪有骑兵灵活?汉朝的主要对手就是草原帝国,人家靠骑兵吃饭,汉朝也得跟着学,建自己的骑兵部队。
汉军的作战体系里,骑兵是核心,而且夺回河套、打西域后,汉朝搞到了好多好马场,能大规模养骑兵。几十年下来,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的汉军,就能和草原帝国硬碰硬了。

3、汉人尚武,国家扛打能力强
汉朝结束了秦末乱世,重新统一中原,但刚建立的汉朝,外面全是威胁,尤其是草原帝国。那时候汉朝人还带着点尚武的传统,一打仗,很少出现大规模溃逃,很多农民自己扛着武器就去州府报名当兵。
这种尚武传统让汉军士气特别高,打仗时的意志力一点不输游牧民族,这也是能赢的重要原因之一。《汉旧仪》里说:“西汉军队每年秋天都操练,按好坏奖惩。”边郡太守带着一万骑兵巡逻、点烽火,那场面才叫壮观。

除了意志力,汉朝对战争的承受能力也比草原帝国强。汉朝是农业帝国,能自给自足,加上政权稳定、忠君爱国思想普及,皇帝也多是明君。这些因素凑一块,就成了汉朝完整的军事体系,从制度到意志,再到国家抗打击能力,在当时都是顶尖的,带着汉朝走向辉煌。
二、动员体系和征兵制度,也是汉朝军制牛的原因
1、动员体系特别全面
汉朝的动员体系很完善,除了中央的京营,还有地方郡兵和边军,边军先不说,郡兵在动员体系里特别重要。

《汉书》里记载:“非教士不得从征”,意思是没经过训练的人,不能随便跟着去打仗。郡兵平时训练很讲究,因地制宜、按兵种来,还定期考核,战斗力自然有保障。
地方郡兵承袭前代,但汉朝设了郡尉管他们,负责训练和部署。郡尉管日常军务,但调兵得中央下令,虽然可能慢点,但好处是地方官没法拥兵自保,还能保持地方军队战斗力。

汉朝一开始把劳役和兵役绑在一起,每个成年男人都得为国家服役两年,其中一年必须去边疆。边疆不稳那会儿,这政策对国防太重要了。帝国后备力量庞大,退伍的战士也不是放下刀枪就完事,每年还得去郡所训练,保持战斗力。很多京营兵退伍后转地方郡兵,本来战斗力就强,像丹阳兵,汉武帝时有个将军就带着五千丹阳兵,硬刚了匈奴八万铁骑。所以汉朝的动员能力,也是军事强大的支柱。

2、募兵制度也是根基之一
汉朝的征兵制从武帝时期开始转向募兵制。其实武帝搞募兵制,也是没办法。那时候土地兼并严重,世家大族占了全国一半多的地,农民没地成流民,剩下的只能去大户家当隐户。
募兵制既解决了流民问题,又给军队补充了兵员。虽然宋朝也搞募兵,但战斗力差远了。汉朝募兵制要求严格,待遇也不错,没成毒瘤,反而搞出了一支职业军队。这些军人基本脱产,战斗力强,还招了不少有特殊技能的人,成了精锐中的精锐。
募兵制在汉朝延续了很长时间,严格的招募考核让汉军一直保持战斗力。直到汉朝灭亡,汉军的传奇还在汉文化圈里流传,军事上的强大被牢牢记在历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