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赞最佳外交家-张骞对汉朝有什么贡献 (被赞最佳外交人物)
还不知道张骞对汉朝有什么贡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张骞大家应该都不是特别陌生,他是西汉的一位最出名的外交家,一生当中曾有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早在西汉的时候,道路...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张骞。他是西汉时期特别有名的外交家,这辈子两次出使西域,挺传奇的。要知道,西汉那会儿路不好走,张骞出去遭了不少罪,想想都觉得不容易。他当时出去主要是为了军事问题——汉朝总被匈奴打,汉武帝就想派他去西域,说服别的国家一起对抗匈奴。其实他走的丝绸之路,说白了也是一条政治联盟的路,两次出使对历史影响可不小。
汉武帝派他走河西走廊往西域去,结果运气太差,刚出没多久就进了匈奴地盘,被抓了。这一抓可不得了,不是十天半个月,直接关了十年。要是个普通人,匈奴可能早放了或者干脆杀了,但张骞是汉朝官员,手里有情报,匈奴一直想拉拢他,威逼利诱都用上了,让他投降。
不过估计大家也能猜到结局了。张骞心里一直装着国家,不管匈奴怎么折腾,他就是不投降。十年啊,人从青年熬成中年,心思也可能变,但他除了年纪大了,啥都没变。匈奴为了拉拢他,还给他娶了媳妇,生了儿子,可就算这样,他也没忘了自己是汉朝的臣子。他等来了机会,抛下妻儿,带着随从就往西域冲,想完成自己的任务。有人可能会觉得他有点不近人情,都当爹了,还抛下妻儿非要回去?但这就是他心里那股劲儿,使命比天大。
可惜啊,他好不容易到了西域各国,结果这些国家早就被匈奴打怕了,心里怕得要死,根本不敢答应和汉朝一起对抗匈奴。张骞没办法,只能跟着侍从往回走,结果又碰上匈奴骑兵,又被抓了,关了一年。这运气也是没谁了,一来一回就是十一年,他为了国家是真豁出去了,连自己人生都不要了,一被放出来还是惦记着国家。咱们学课文都知道他“不辱使命”,但可能忘了,他更是个有气节的人。
可他还没放弃。因为在匈奴待了那么久,对他们的路数太熟了,他又抓住机会,带着随从和妻儿一起回了汉朝。回去后没人怀疑他,反而被汉武帝隆重接待。张骞回来不光说了不少军事上的事,还把西域的人文物产、地理位置都汇报了,让汉朝大军对那边有了基本了解,为后来打匈奴打下了好底子。这就是他第一次出使的成果,耗时十一年,终于把皇帝交代的使命完成了。要是每个朝代都有这样忠心的臣子,估计都能多撑些年岁吧。
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候,匈奴已经被打趴下了,所以这次挺顺利。带了三百多人,还带了不少礼物特产。西域那些国家见识过汉朝的厉害,都同意和西汉结盟,还互换了礼物,有的国家甚至派使者跟着他回了汉朝。看来他第一次出使真是立了汗马功劳,第二次才这么顺,让西域各国对汉朝刮目相看,西汉也立下了威严,打通了咱们熟知的丝绸之路,给后来中西交流带来了大方便,贡献太大了。
我觉得吧,他第一次出使的意义最大,不光打下了后来的基础,还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精神。就算在异乡,他也一直忍着,等时机为国家尽忠。有了妻儿也不怕他们受威胁,拼了命去为国努力。而且他这人特别聪明,表面上装软,要是一直硬刚,匈奴可能早没耐心,直接把他杀了。他这么多年忍辱负重,说明真有能力。不光出使有功,打匈奴的时候他也立了不少功劳,能屈能伸,有勇有谋。
其实他当初出使西域,不光是为了开拓丝绸之路,也是因为那时候欧洲各国不知道汉朝多厉害,汉朝也不知道他们啥情况。这一趟出行,给后来中国和西方交流打下了基础。当时很多国家不了解汉朝,张骞的使者到了一些小国,君主还好奇地问:“汉朝比我们国家还大吗?”他去夜郎国,夜郎王也问了类似的问题,后来才有了“夜郎自大”的典故。使者们把情况告诉张骞,他再回禀皇帝,皇帝也挺惊讶,决定加强和夜郎这些部落的联系。到元鼎元年的时候,汉王朝正式把西南地区开拓出来了。
到现在张骞还被我们记着,历代学者都挺敬佩他,还给了他“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这样的称号。他在历史上太重要了,多年的忍辱负重和努力,给西汉立下大功。咱们记住他的贡献,更应该学他的精神——十几年一直坚持初心,多不容易啊。就算不为国家,就为个人发展,有这股执着劲儿,估计也能成事。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