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为什么会被葬在安阳-而不是一直很喜欢的洛阳 (曹操为什么死那么早)
公元219年十月,已是垂暮之年的曹操,回到已荒废的帝都洛阳,下令重建北部尉廨、兴修建始殿,曹操回洛阳,不只是对自己仕途起点的回顾和对洛阳的怀念,更重要的是在为一个新的洛阳和一个新王朝奠基,而修建部尉廨...
公元219年十月,快七十的曹操回了趟洛阳。这地方他熟,年轻时在这儿当过北部尉,后来董卓一把火烧,早就荒了。但他这次回来,不光是怀旧,还让人重建北部尉廨,说要比原来的还大;又下令修建始殿——就在现在洛阳东边,汉魏洛阳城故址金村那儿。
没过几个月,220年初,这位搅动三国风云的老头儿在洛阳走了。

曹操老家是安徽亳州,但他打小基本是在洛阳长大的。他爹曹嵩,早年过继给个大太监曹腾,那曹腾在宫里混了三十多年,伺候过四任皇帝,官至中常侍大长秋,还封了费亭侯。曹嵩后来也一路高升,当过司隶校尉、大司农,最后做到太尉,“三公”里的顶级官儿。曹操跟着爹在洛阳长大,日子过得不算差,但少年时有点不着调,爱和袁绍、张邈他们混,到处瞎逛。
不过这小子运气好,遇到了几个会看人的老先生。比如桥玄、何颕、许劭,都觉得他不是一般人。何颕直接说:“汉快不行了,能安定天下的准是他。”曹操这会儿人生观也差不多定了,二十岁就被举为孝廉,当上了北部尉,管洛阳北片儿的治安。
当时洛阳北边住的都是大官贵人,曹操来了就立规矩,“乱世就得用刑法”。结果大宦官蹇硕的叔父晚上违规出门,曹操二话不说,直接棒杀了。这一下子震住了,京城里没人敢再犯禁。
后来董卓作乱,三十多岁的曹操散了家财,跑出洛阳拉起队伍,跟着各路义军打董卓。几十年打下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管后人说他奸雄还是枭雄,最后总算撑起三国鼎立的局面。可直到死,他还一直自称是汉臣。
但问题来了,他死前那几个月,襄阳前线打得正凶,许都也需防备,他咋不往那儿跑,非得回洛阳呢?这洛阳三十年前让董卓烧成废墟,他回来干嘛?
这次回来,他让人重建北部尉廨,还特意说要比原来的大——这明显是回头看自己起点呢。但更重要的是建始殿,在废墟上修新宫殿,还叫“建始”,啥意思?说白了,他是在给“新洛阳”打地基,给“新王朝”铺路。三国鼎立的时候,洛阳这地儿,分量太重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都快七十的人了,壮志还没消,但日子不多了。他是站在百年帝都的高度,找自己百年基业的起点啊。
曹操这人对洛阳感情深,生在这儿,起点在这儿,可为啥死后没葬洛阳,而是去了安阳?省文物局的老孙(孙英民)给了解释。
老孙说,曹操年轻时在洛阳读书、混社会,杀违令的宦官这些事,让他攒了第一波政治资本。洛阳是他的“成长地”“成名地”,能没感情吗?

都知道曹操虽然权大,但一辈子没称帝,国号还是汉魏。生前是“魏王”,死了谥号“武王”,后来曹丕称帝才追封他“魏武帝”。他一直说自己是汉臣,洛阳是当时的国都,葬在洛阳不合规矩,所以就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邺城——就是现在的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