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三国演义第五回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解以及民间关于三国故事的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那会儿罗贯中写的。他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还有民间传的三国故事,自己加工了一下,成了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这书可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头一回,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后来跟《水浒》《西游》《红楼》并称四大名著,一点不夸张。
整部书120回,能分成五块。讲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那会儿的乱局,从各路军阀混战,到蜀魏吴三国斗法,政治军事上的事儿,写得可热闹了。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话说周瑜这次又栽在诸葛亮手里,早被关公、黄忠、魏延三路兵马埋伏,打得大败。黄盖、韩当赶紧把他救上船,水军折损了不少人。他抬头一看,刘备和孙夫人的车马都在山顶上站着,这火气“噌”就上来了,箭伤没好,一激动,伤口“啪”地裂开了,当场晕死过去。手下人把他救醒,赶紧开船跑了。诸葛亮也不让人追,自己带着刘备回荆州庆祝,赏了手下一众将军。
周瑜回了柴桑。蒋钦他们一帮人也回了南徐跟孙权报信。孙权气坏了,想拜程普当都督,发兵打荆州。周瑜也上书,说要出兵报仇。张昭赶紧劝:“不行啊!曹操天天想着报赤壁的仇,就怕孙刘联手,一直没敢动。您要是现在因为一时生气,自己人打自己人,曹操肯定趁虚而入,咱们国家就危险了。”顾雍也说:“许都肯定有曹操的探子在这儿呢!要是知道孙刘闹掰了,曹操肯定去拉拢刘备。刘备怕东吴,就得投靠曹操。那样一来,江南什么时候能安稳?依我说,不如派人去许都,表奏刘备当荆州牧。曹操知道了,就不敢打咱们东南的主意了,刘备也不至于恨您。然后再派心腹用反间计,让曹刘打起来,咱们再找机会下手,这招才管用。”孙权说:“元叹这话在理。但派谁去呢?”雍说:“这儿有个人,曹操可敬重他了,能当使者。”孙权问是谁。雍说:“华歆不在这儿吗?派他去多好!”孙权一听,乐了,马上派华歆带着表文去许都。华歆领命出发,直接奔许都见曹操。听说曹操在邺郡开庆功宴庆祝铜雀台建成,华歆就先去邺郡等着觐见。
曹操自从赤壁败了以后,一直想着报仇,就疑心孙刘能一条心,不敢轻举妄动。到了建安十五年春天,铜雀台修好了,曹操就在邺郡大摆宴席,请文武百官庆贺。这台子正对着漳河,中间是铜雀台,左边叫玉龙台,右边叫金凤台,都十丈高,上面有桥连着,千门万户,金碧辉煌。这天,曹操戴着嵌宝金冠,穿绿锦罗袍,系玉带,穿珠履,高高地坐着,文武百官都站在台下。
曹操想看看武官们比试射箭,就让侍从把西川红锦战袍一件,挂在垂杨柳枝上,下面放个箭垛,定一百步远。把武官分成两队:曹家宗族都穿红,其他将士穿绿,都带着雕弓长箭,骑马等着听令。曹操传令:“谁能射中箭垛红心,这件锦袍就归谁;射不中的,罚一杯酒。”命令刚下,红袍队里有个年轻将军“嗖”地冲出来,大家一看,是曹休。曹休骑着马跑来跑去,兜了三圈,搭上箭,拉满弓,“咻”一箭,正中红心。金鼓齐鸣,大伙儿都叫好。曹操在台上看着,高兴地说:“这小子真是我家的千里马啊!”正让人把锦袍给曹休,就见绿袍队里一骑飞出来,喊道:“丞相的锦袍,该让我们外姓人先拿,宗族里别抢风头!”曹操一看,是文聘。大伙儿说:“且看文仲业的射法。”文聘拈弓上马,一箭也中了红心。大伙儿又喝彩,金鼓乱响。文聘大叫:“快把袍子拿来!”就见红袍队里又出来一将,飞马而出,厉声说:“文烈先射的,你怎么能抢?看我跟你比比!”拉满弓,一箭也中了红心。大伙儿齐声叫好。这人一看,是曹洪。曹洪正要去取袍,绿袍队里又出来一将,扬弓喊道:“你们三个射法,有什么了不起!看我射!”大伙儿一看,是张郃。张郃骑着马翻个身,背身射一箭,也中了红心。四支箭都扎在红心里。大伙都说:“好箭法!”张郃说:“锦袍该是我的!”话没说完,红袍队里又出来一将,飞马大喊:“你翻身背射,有什么稀奇!看我夺红心!”大伙儿一看,是夏侯渊。夏侯渊跑到界口,扭身一箭,正好射在四支箭中间,金鼓又齐鸣。夏侯渊勒住马,拉弓大喊:“这箭能夺锦袍了吧?”
就见绿袍队里一将应声而出,大喊:“且慢!锦袍给我徐晃!”夏侯渊说:“你还有什么射法,能夺我的袍?”徐晃说:“你夺红心,不算本事。看我单取锦袍!”拈弓搭箭,朝柳条射去,“啪”地一声,柳条断了,锦袍掉地上。徐晃飞马过去捡起锦袍,披身上,跑到台前行礼说:“谢丞相赐袍!”曹操和众官员都一个劲儿夸好。徐晃刚勒马要走,突然台边蹦出个绿袍将军,大喊:“你把锦袍哪儿去?快留下给我!”大伙儿一看,是许褚。徐晃说:“袍在这儿呢,你怎么敢抢?”许褚不说话,直接飞马来夺袍。两马靠近,徐晃用弓打许褚。许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从马 上拖下来。徐晃赶紧扔了弓,翻身下马,许褚也下马,俩人揪住就打。曹操赶紧让人拉开。那件锦袍早被扯得粉碎了。曹操让俩人都上台。徐晃瞪着眼,许褚咬着牙,都还想着打。曹操笑着说:“我就是看看你们谁厉害,怎么真会为了一件锦袍生气?”于是让所有将军都上台,每人赏一匹蜀锦,大伙儿都谢了恩。曹操让大家按职位坐好。音乐奏起来,山珍海味端上来,文官武将轮流敬酒,你来我往。曹操对文官们说:“武骑射箭显威风了,你们都是读书人,登这高台,不写首好诗记记这事儿?”众官都躬身说:“听丞相的。”当时王朗、钟繇、王粲、陈琳一帮文官,就献上诗章,诗里净是夸曹操功德巍巍,该当受命的意思。曹操一篇篇看完,笑着说:“各位佳作,太抬举我了。我本来就是个粗人,当初举孝廉。后来天下大乱,我在谯东五十里盖了间书斋,想春天夏天读书,秋天冬天打猎,等天下太平了再做官。没想到朝廷让我当典军校尉,我就改了主意,专门想给国家平定叛贼,立点功劳,死了能在墓碑上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辈子就知足了。想想从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了袁术、破了吕布、灭了袁绍、平了刘表,总算平定天下了。当到宰相,人臣的尊贵到头了,还图什么呢?要是没我,真不知道几个人称帝,几个人称王。有人见我权大,瞎猜我有二心,大错特错!我常想孔子夸文王品德高,这话一直记在心里。可让我交出兵权,回武平侯国养老,真不行——怕一交兵权,让人害了;我要是败了,国家就危险了。所以不能图虚名招实祸啊。各位肯定不懂我的心。”众官都站起来拜:“就算伊尹、周公,也比不上丞相您啊!”后人有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曹操连喝几杯,有点醉了,让人拿笔砚,也想写首《铜雀台诗》。刚下笔,突然来报:“东吴派华歆来表奏刘备当荆州牧,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汉上九郡多半归刘备了。”曹操一听,手忙脚乱,笔都扔地上了。程昱说:“丞相您在万军阵中,箭石乱飞的时候都没慌过,现在听说刘备得了荆州,怎么这么吃惊?”曹操说:“刘备是人中龙,平时没机会施展,现在得了荆州,就像困龙入了大海,我能不慌吗?”程昱说:“丞相知道华歆来意吗?”曹操说:“不知道。”程昱说:“孙权本来忌惮刘备,想打他,又怕您趁机攻他,所以派华歆当使者,表奏刘备,是想稳住刘备,让您别打他主意啊。”曹操点头:“是这么回事。”程昱说:“我有个计策,让孙刘自己打起来,您再找机会下手,一举两得。”曹操大喜,问是什么计。程昱说:“东吴靠的是周瑜。您现在表奏周瑜当南郡太守,程普当江夏太守,把华歆留在许都重用;周瑜肯定跟刘备成仇人了。等他们打起来,您再下手,不好吗?”曹操说:“仲德这话,正合我意!”于是叫华歆上台,重重赏赐。当天宴席散了,曹操带着文武回许都,表奏周瑜当总领南郡太守,程普当江夏太守。封华歆当大理少卿,留在许都。
使者到了东吴,周瑜、程普各自领了职。周瑜当了南郡太守,更想报仇了,就上书孙权,让鲁肃去讨荆州。孙权说:“你当初保着借荆州给刘备,现在他拖着不还,要等到什么时候?”鲁肃说:“文书上写着,得了西川就还。”孙权瞪眼说:“光说取西川,到现在还不发兵,不等老了人!”鲁肃说:“我去跟他说。”于是坐船去荆州。
刘备和诸葛亮在荆州招兵买马,囤粮草,远近的人都来投奔。突然报鲁肃来了。刘备问诸葛亮:“子敬来干什么?”诸葛亮说:“昨天孙权表奏您当荆州牧,这是怕曹操的计策。曹操封周瑜当南郡太守,是想让咱们两家自己打,他好坐收渔利。现在鲁肃来,是周瑜当了太守,来要荆州了。”刘备说:“怎么回他?”诸葛亮说:“他要提荆州,您就放声哭,哭得越惨越好,我出来劝。”商量好了,接鲁肃进府,行过礼,坐下。鲁肃说:“今天皇叔成了东吴女婿,就是我的主人,我怎么敢坐?”刘备笑着说:“子敬跟我老朋友,别客气。”鲁肃才坐下。喝完茶,鲁肃说:“奉吴侯命令,专为荆州来的。皇叔借住这么久,该还了。现在两家结亲,看在亲情上,早点交出来。”刘备一听,捂着脸大哭。鲁肃吓一跳:“皇叔哭啥?”刘备哭得停不下来。诸葛亮从屏风后出来说:“我听半天了。子敬知道我家主公为啥哭吗?”鲁肃说:“真不知道。”诸葛亮说:“有啥难懂?当初借荆州,说好了得了西川就还。仔细想想,益州刘璋是我家主公的弟弟,都是汉朝宗亲,要打他城池,外人该骂了;要是不打,还荆州,我们住哪儿?要是不还,又对不住您主公(孙权)的面子。左右为难,所以哭啊。”诸葛亮说完,刘备真捶胸顿足,大哭起来。鲁肃劝:“皇叔别急,跟孔明慢慢商量。”诸葛亮说:“麻烦子敬,回去跟吴侯说,别嫌麻烦,把这难处告诉他,再容些时日。”鲁肃说:“吴侯要是不答应呢?”诸葛亮说:“吴侯把妹妹嫁给了皇叔,能不答应吗?望子敬好好说。”鲁肃是个老实人,见刘备哭得这么伤心,只好答应了。刘备、诸葛亮拜谢。吃完饭,送鲁肃下船。鲁肃直接到柴桑,见周瑜,把事儿都说了。周瑜跺脚说:“子敬又中诸葛亮计了!当初刘备依着刘表,就有吞并他的心思,何况现在刘璋?他这么拖着,不是连累我吗?我有个计策,让诸葛亮逃不出我手掌心。子敬再去一趟。”鲁肃说:“什么妙策?”周瑜说:“子敬别见吴侯了,再去荆州跟刘备说:孙刘两家结亲成一家了,要是刘氏不忍心取西川,我东吴出兵去取,取了西川当嫁妆,再把荆州还给东吴。”鲁肃说:“西川那么远,不好取啊。都督这计,不行吧?”周瑜笑着说:“子敬真老实。你以为我真去取西川给他?我这是借口,其实是想取荆州,让他不防备。东吴军队取川,路过荆州,就跟他要钱粮,刘备肯定出城犒劳军队,那时趁机杀了他,夺荆州,报我的仇,也解你的祸。”鲁肃大喜,又去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商量。诸葛亮说:“鲁肃肯定没见吴侯,是跟周瑜商量了什么计策来骗咱。他说话时,主公看我点头,就答应。”商量好了。鲁肃进来,行过礼,说:“吴侯夸您品德好,跟众将商量了,替您取西川。取了西川,换荆州,西川就当嫁妆。只是军队路过,希望您给些钱粮。”诸葛亮听了,忙点头:“吴侯真好心!”刘备拱手谢:“多亏子敬帮忙。”诸葛亮说:“大军到了那天,我们远去犒劳。”鲁肃暗喜,吃完饭辞别。刘备问诸葛亮:“啥意思?”诸葛亮大笑:“周瑜死期快了!这计策,小孩都骗不了!”刘备又问咋回事。诸葛亮说:“这是假途灭虢计。名义上取西川,实际取荆州。等您出城犒劳,趁机拿下,杀进城来,攻其不备。”刘备说:“咋办?”诸葛亮说:“主公放心,准备好窝弓擒虎,香饵钓鱼。等周瑜来,他要不死,也剩一口气了。”于是叫赵云听计:“这么办,其余的我来安排。”刘备大喜。后人诗:“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鲁肃回去见周瑜,说刘备、诸葛亮很高兴,准备出城犒劳。周瑜大笑:“这次又中我计了!”让鲁肃禀报孙权,派程普接应。周瑜箭伤好得差不多了,让甘宁当先锋,自己和徐盛、丁奉当第二队,凌统、吕蒙当后队,水陆五万大军,奔荆州来。周瑜在船上,还老笑,以为诸葛亮中计了。前军到夏口,周瑜问:“前面荆州有人接吗?”回报:“刘皇叔派糜竺来见都督。”周瑜叫来,问犒军怎么样。糜竺说:“主公都准备好了。”周瑜说:“皇叔呢?”竺说:“在荆州城门外等着,跟您喝酒。”周瑜说:“为你们家的事儿,我出兵这么远,犒劳别马虎。”糜竺领话先回。战船密密排在江上,往前走,到公安,没一只军船,也没一个人接。周瑜催船快点。离荆州十多里,江面上静悄悄的。探子回报:“荆州城上插两面白旗,不见人影。”周瑜心里犯嘀咕,让船靠岸,自己上岸骑马,带着甘宁、徐盛、丁奉一帮军官,领三千精兵,直奔荆州。到了城下,没动静。周瑜勒住马,让士兵叫门。城上问谁。吴军答:“东吴周都督亲自在这儿。”话没说完,突然“梆子”一声响,城上士兵一起举起枪刀。敌楼上赵云出来说:“都督来干嘛?”周瑜说:“我替你家主公取西川,你不知道?”赵云说:“孔明军师早知道您假途灭虢的计了,所以留我在这儿。我家主公有话:我跟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怎么忍心背信弃义取西川?要是你们真取蜀,我就隐居山林,不失信于天下。”周瑜听了,勒马就走。突然一个人举着令字旗,马前报告:“探到四路军马杀来了:关云长从江陵杀来,张飞从秭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孱陵小路杀来,四路军马不知多少,喊声震天,都说要活捉周瑜!”周瑜在马上大叫一声,箭伤又裂了,从马上摔下来。正是:一着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