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诸葛亮千方百计要除掉的一个人-也是三国死得最冤的战将 (诸葛亮千方百计的故事)

先有坐视关羽兵败被杀,却拒绝前往救援,后又孟达投降魏国,有失察之责,就凭这两点,刘封被赐死,似乎不冤,然而真相恐怕并非如此,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也有观点称,刘封亦曾有降魏之意,只是犹...

admin
先有坐视关羽兵败被杀却拒绝救援,后有孟达投降魏国有失察之责,就凭这两点,刘封被赐死,似乎不冤,然而真相恐怕并非如此。 有人可能会说,刘封自己其实也有降魏的意思,只是犹豫没决定罢了,理由就是他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恨不用孟子度(孟达字)之言”,因为孟达之前确实写过信劝他投降魏国嘛。 其实啊,就算历史能重来一次,刘封估计也不会降魏。他临死前说的那句话,说白了就是赌气的话罢了。 要说刘封对刘备,那真是一直忠心耿耿的,刘备一开始对刘封也抱挺大期望的。 说起来,刘备这人早期混得是真不咋地,跟其他诸侯比,没底气,没地盘,没人马,连个儿子都没有。人活一辈子,拼死拼活的不就是为了给子孙留点东西嘛,可刘备都中年了,膝下空空,能不憋屈吗? 当初刘备啥都没有,寄人篱下待在荆州,刘封过继给他当儿子,确实让他心里舒坦不少。而且刘封自己武艺也好,跟着刘备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赤壁之战一打,刘备这个漂泊的人总算翻了身,一下子成了三足鼎立的一方势力。 《三国志》里写得很清楚:“等刘备进西蜀,从葭萌回头打刘璋的时候,刘封才二十多岁,有武艺,力气大过人,带着部队跟着诸葛亮、张飞他们逆流而上,每场仗都打赢了。益州平定后,刘封被封为副军中郎将。” 这么看,刘封年纪轻轻就挺能打的,能独当一面。可就在这时候,谁也没想到,刘备老树开花,中年得了亲儿子刘禅,这下刘封的命运彻底变了。 道理很简单,刘封再厉害,终究不是刘备亲生的。 要是刘封后来没啥大功劳,或者就是个普通人,刘备可能还能容他。可刘封在刘备刚拿下成都没多久,又跟着刘备去打汉中,亲自上阵冲锋,把曹军打得节节败退,气得曹操直骂刘备:“老爱让你那个干儿子上阵,等我叫我家的黄须儿(就是曹彰)来收拾你!” 不过曹操到底没等来曹彰的援兵,撑不住就撤兵了。 汉中打完,刘封带着部队和孟达在上庸会合,成功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拿下上庸后,刘封升了副军将军。到这儿,刘封的人生算是到顶了。 要是这么下去,他肯定还能在战场上立更多功,可关羽兵败、孟达投降魏国,一切都变了。后来申耽、申仪兄弟俩又反水,刘封以前所有的努力全白费了,最后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 那刘封为啥不救关羽呢? 按孟达说的,关羽之前劝刘备赶紧定刘禅当继承人,所以刘封心里恨关羽,就不救他。 其实这话根本站不住脚,刘封又不傻。立谁当继承人这种大事,关羽再是刘备的好兄弟,终究是外人,哪能左右刘备的想法?说到底还是刘备自己定的。 刘禅出生后,刘封估计早就对当继承人死心了,就想在战场上多立点功。其实刘封不出兵救关羽,说不定真是从全局考虑的你想啊,上庸刚打下来没多久,人心还不稳,这时候要是贸然带兵走,保不准后院起火,到时候救不了荆州,还丢了上庸,那也是死路一条。刘封想了想,两害相权取其轻,最后选择了守上庸。 刘备为了保住刘禅的位置,想借机除掉刘封,这想法估计是有的,但毕竟刘封跟着他这么多年,父子感情还是有,这么突然弄死他,刘备估计也有点舍不得。 但真正让刘备下定决心杀刘封的,还是诸葛亮。因为刘备当时年纪大了,万一他哪天不在了,刘封这么强势的亲王,估计会对年幼的刘禅造成大威胁。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只能早点动手。这么一来,刘封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先有坐视关羽兵败被杀,却拒绝前往救援,后又孟达投降魏国,有失察之责,就凭这两点,刘封被赐死,似乎不冤,然而真相恐怕并非如此。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也有观点称,刘封亦曾有降魏之意,只是犹豫未决罢了,证据就是刘封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恨不用孟子度(孟达字)之言”,因为孟达此前曾写信劝他投降魏国。

其实,假如历史给刘封再次机会,他仍然不会降魏,他临死前说的那句话,不过是负气之言罢了。

可以说,刘封对刘备一直是忠心耿耿,刘备一度对刘封也寄予厚望。

诸葛亮千方百计要除掉的一个人-也是三国死得最冤的战将 (诸葛亮千方百计的故事)(图1)

一直以来,刘备做人很失败,在汉末群雄面前没底气,没有地盘没有人马,连儿子都没有。人生一世,拼死拼活,不就是图个传之子孙后世么,然而,刘备人到中年,膝下空空,怎能不泄气?

当初刘备一无所有,寄身荆州,刘封过继为子,给他带了不少慰藉,而刘封本人武艺超群,此后跟着刘备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赤壁之战,让漂泊不定的刘备实现了逆袭,一举成为鼎立三足势力之一。

据《三国志》载:“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而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由此可知,刘封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独当一面的能力,然而就在此时,谁也没料到,刘备老枝吐新芽,中年得子,刘禅的降生,彻底改变了刘封的命运。

道理很简单,刘封本领再大,毕竟不如自己的亲骨肉。

如果刘封此后没有太多的功劳,或者是一介庸人,那么刘备或许还能容他,但刘封在刘备占据成都不久,便再次随着刘备出征汉中,亲自冲锋陷阵,打的曹军节节败退,气的曹操大骂刘备:“常使假子出阵,等我叫我家黄须儿(指曹彰)来打你。”

但曹操终究没有等到曹彰援兵,就支撑不住撤兵了。

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封率军与孟达上庸合兵一处后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占领上庸后,刘封迁为副军将军。至此,刘封人生达到了巅峰。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他必然在战场上还会大放异彩,再建新功,但随着关羽兵败,孟达降敌,一切都改变了,后来再加上申耽、申仪兄弟俩叛变,刘封以前所有的努力皆化为乌有,最后落个被赐死的结局。

那么,刘封为何不救援关羽?

按照孟达的说法,关羽曾经劝刘备下决心立刘禅为继承人,因此刘封对关羽心有怨恨,故而见死不救。

其实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刘封又不傻,王位继承人这样重大的事,纵然关羽与刘备是感情深厚的兄弟,但毕竟是外人,岂能左右刘备的想法,归根结底是刘备自己的主意。

刘禅出生后,估计刘封已经对做继承人死心了,只想在战场上有所作为。其实,刘封不出救兵,或许真的是出于从全局考虑,试想上庸刚被占领不久,人心不稳,如果此时,贸然发兵离开,难保后院起火,届时恐怕救荆州不成,又丢了上庸,也是死路一条。刘封权衡再三,两害取其轻,最终选择了坚守上庸。

刘备为了保住儿子刘禅的位置,执意借机除掉刘封这种想法肯定有,但毕竟刘封跟随他多年,父子感情还是有的,贸然之间除掉,估计还是有些不舍。

但真正促使刘备下定决心赐死刘封的还是诸葛亮,因为当时刘备已是暮年,其一死,想他这样强势的亲王,估计对幼主构成极大地威胁。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唯有早日除掉。如是,等待刘封的,只能是人首异处了。


上一篇: 曹魏由曹氏家族掌权-它为何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曹魏曹氏家族) 下一篇:三国是个混乱的时期-曹操是怎么为魏国打下坚实基础的 (三国是个混乱的小说)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